↑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把……当做边邑

B.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图:考虑

C. 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移:改变

D. 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讵:同“拒”,抵抗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 公从之   B. 公将鼓之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 夫晋,何厌之有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4.下列对原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经对晋国无礼,并且对楚国怀有二心,因此得罪了秦晋两个国家。

B. 结合第二则材料,秦穆公派杞子、逢孙、杨孙留下来的真正目的,还是从自己国家的利益出发,保卫郑只是借口。

C. 《烛之武退秦师》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如知人善谏的佚之狐、顾全大局的烛之武、清醒理智的晋文公。

D. 虽与郑国结盟,但以后若能得更大的利益,秦穆公一定会见利背盟,这充分反映了“国与国间只有永恒的利益”。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