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右陇蜀之山,左关崤之险,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之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丹曰:“然则何由?”对曰:“请入图之。”

鞠武谏曰:“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其为人智深而勇沉,可与谋。”太子曰:“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

出见田先生,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田光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岂丹之心哉!”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亡矣/

B.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亡矣/

C.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亡矣/

D.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亡矣/

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傅,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一职,太傅是太子的师傅,太子对其执弟子之礼。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B. 爵位,是中国古代帝王对亲族和功臣授予的称号。春秋时期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

C.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东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D. 席,古时坐具,也可做卧具,用草或苇子编成。古人习惯在地上铺席,坐在席上。“避席”指起立让席,以示对对方的尊敬。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燕国太子丹曾经在秦国做人质,从秦国逃跑回燕国后,因为自己做人质时受到侮辱而心怀怨恨,想报复秦国。

B. 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在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在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然后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

C. 田光认为自己虽然年轻时深谋远虑,勇敢沉着,但是现在已经年老了,精力消亡,所以向太子推荐了与自己交好的荆轲。

D. 太子怀疑田光会泄露机密,这让田光觉得受到了侮辱,所以就在见过荆轲、完成太子嘱托后自杀身亡。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