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解密大脑中的“文字匣子”

①阅读是人类独有的一种认知活动。人们在阅读时大脑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近年来,科学家通过核磁共振和电生理技术,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②我们有三分之一的大脑区域专门用于分析眼睛所能看到的事物这部分大脑区域被称为视觉原统。大脑还有一个语言区,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同时用语言进行交流。当我们进行阅读活动时,视觉系统中有一个区域能够把视觉系统和语言区域连接到一起,研究者们把该区域称为“视觉词形加工区”。俗称“文字匣子”。“文字匣子”大致位于人的左耳下方,大小相当于一颗草莓。该区域主要功能是将阅读时眼睛所着到的文字形状信息转化为有具体含义的信息,告诉我们所阅读的文字具体长什么样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文字匣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③这个对学习阅读这么重要的“文字匣子”是先天形成的,还是在学习阅读后才形成的呢?首先,请你“穿越”到学会阅读之前的时光,那时你大脑中的物体皮层已经能分辨出各种不同的形状和物体了,然而对识别文字还是不够精确,比如文字“干”,把它倒过来就变成了文字“士”,而物体皮层只会把它们当成是相同的形状。因此,阅读需要一个更加精确的大脑区域来加工文字。当人们一开始学习阅读时,大脑就开始发生了变化,逐步发展出“文字匣子”。随着人类阅读内容不断增加;“文字匣子”也开始了进化历程,逐渐学习识别各种组成文字的规则,比如“树”这个字由“木”和“对”这两个字组成,但是“木”一定要在左侧,“对”一定要在右侧,当我们遇到“木”在右“对”在左的情况,“文字匣子”会告诉你这不是一个字。当然,“文字匣子”也可以辨认出“干”和“士”是不同的两个字了。

④这个世界上的语言丰富多样,那么不同语言的阅读者在进行阅读时的大脑活动是否有差异呢?目前研究发现,大脑中的“文字匣子”只有当人阅读自己所熟悉的文字时才会在最大程度上活跃起来。所以,母语为英语的人阅读英语和母语为汉语的人阅读汉语时所激活的区域是一样的。但如果两者对换阅读材料,其“文字匣子”便很难被激活。而那些天生的盲人,在后天通过触摸学习阅读,也会产生和正常视力的人一样的“文字匣子”。

⑤很多研究都发现,人类的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发生改变。其中,大脑中的“文字匣子”这一区域就是通过我们不断学习阅读而发生了改变,从而变成一个专门用于精确加工文字的大脑区域。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大脑拥有更强的阅读能力,那么,大量练习一定是塑造超级“文字匣子”的致胜法宝。

(选自《百科知识》2018.061作者马晓莉,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字匣子”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字匣子”是视觉系统中“视觉词形加工区”的俗称,能告诉我们阅读的文字具体是什么形状。

B.“文字匣子”是人们在学习阅读前先天形成的,并且能随着阅读内容的不断增加而开始发展进化。

C.“文字匣子”只有当人们阅读自己所熟悉的文字时才会在最大程度上活跃起来,不同语言都如此。

D.“文字匣子”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我们能够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和大量训练让它变得越来越强大。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题目将阅读的脑科学研究比作解密“文字匣子”,语言生动形象,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第②段加点的词语“主要”准确说明“文字匣子”除了转换文字形状信息以外还有其它功能。

C.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文字匣子”比“物体皮层”的功能更精确。

D.文章按照总分顺序,从结构功能、形成发展、语言差异几方面介绍“文字匣子”,层次清晰分明。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科学家通过核磁共振和电生理技术深入研究了阅读这种人类独有的认知活动,揭开了大脑里的奥秘。

B.当我们进行阅读活动时,视觉系统和语言区域需要协同运作,是“文字匣子”将它们连接到一起。

C.人们的“物体皮层”能精确识到出文字的各种不同形状,只要文字的形状相同,意义也相同。

D.天生的盲人只要通过触摸学习阅读,熟悉盲文,也能够产生和正常视力的人一样的“文字匣子”。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