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二)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三)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距关,毋内诸侯

C. 失其所与,不知   D.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2.下列各句中对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焉用亡郑以邻  陪:加倍   B. 秦时与臣         游:交往

C. 因人之力而之  敝:破旧   D. 秦之遇将军,可谓矣  深:与“浅”相对

3.选出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 吾属今为之虏矣   B.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5.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缒而出   B. 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C. 樊於期乃曰   D.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6.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