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

晋侯、秦伯围郑,郑危在旦夕。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武使秦,秦晋师还,郑遂安。郑伯欲厚赏武。狐闻之,言于郑伯曰:“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然,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郑伯愕然,赏之。

异日,村夫有拜于郑廷者,郑伯迎之。问之,乃烛之武之兄文也。文曰:“君恩四海,天下惠之,万民之幸也。武以口舌还军秦晋,三军不能敌,厚赏以利郑也。然家有老母,八旬又三,日必待之。武往锐师,老母系之,臣昼夜待母,目不交睫,亦宜赏之。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郑伯赏之。

未几,宫廷左右及五军将士上书求赏者络绎不绝,郑哗然。晋闻之,复攻之,郑危矣。

史臣曰:“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B. 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C. 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D. 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幕僚,在古代称将军幕府中参谋、书记等,后泛指文武官署中佐助人员(一般指有官职的)。

B. 秦晋之好,原指春秋时秦、晋两国世通婚姻,后泛称任何两姓之联姻。有时也简称为“秦晋”。

C. 周制,诸侯大国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

D. 旬是十日为一旬(一个月分三旬);十岁为一旬;旬也可指12年,一般说大一旬或小一旬是指一个属相周期12年。本文是指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烛之武劝退秦师有功于国,郑伯打算重重地奖赏他,可是这一奖赏刚有动议,就引起了来自各方面的连锁反应。

B. 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觉得这次举荐烛之武有功,有奖赏,首先应该奖赏自己。

C. 烛之武的哥哥烛之文认为自己在侍奉老母亲、劝说烛之武面见秦君,对退秦师有功,应该得到奖赏;其他大臣也想分功。

D. 史臣认为,导致郑国从安定陷入危局的原因并不是郑伯设立奖项,而是郑国上下抢夺别人的功劳嫉贤妒能的风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

(2)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