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我亲爱的摆渡人》,完成后面小题

①灿黄的阳光从油绿的叶隙筛落,老电扇把夏日的阳光搅拌得又稠又倦。我正埋首写字,汗水打湿的纸面浸透窗外的枝条疏影,身后传来打水回来室友的尖嗓子:“楼下有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太太,逢人就问认不认识你。”

②王老太坐在花丛边低矮的石栏上,扇动手里的报纸,脸上的汗珠正大把大把地往下滴。她确认我的学生证后,拿出一张折得很整齐的纸:“这是你的稿费单,问了许多人才知道你住在这一栋楼。”我捏着稿费单,第一次觉得南方的夏天这么动人。

③王老太是在教学楼后的“传达室”工作,王老太踮脚在架子上层取下我的信,用袖口擦了擦,双手递给我,眼睛笑起来,周边的皱纹就开成一朵雏菊。“像你这么爱写字的孩子不多了,你真厉害!”

④初遇王老太时,我正处于一段无比灰暗的时光。我每天敲敲打打写了不少文章,但能发表出来的没有几篇。我终日对着空空如也的收件箱,把一篇篇稿件像塞满希望的漂流瓶般送出去,然后再无音讯。那段日子,我敏感得只觉草木皆兵,任何一丝颤动,都会让我溃不成军。而王老太穿过万里冰封,为我衔来了第一枝橄榄枝。

⑤无论我多久才幸运地发表一篇文章,收到样刊的王老太总是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话语间满是祝贺与称赏。取完信,王老太总会拉我一起吃饭。她会烙一块分量很足的韭菜饼,小小的屋子瞬间便飘满油香。可能是王老太的韭菜饼极大地满足了我的五脏庙,我开始疯狂地写字。寒来暑往,夏雨冬雪,我成了每天清晨最先候在图书馆门前的那一个,密密地蚕食着书本,直到阳光透过树梢漏进屋里只剩三寸。

⑥我和王老太形成了默契,每次我的样刊到了,她可以先拆开看。王老太坐在门口的小凳上,手捧杂志,戴着金丝细框的老花镜,慢悠悠地读,表情和拉斐尔画里的人物一般安恬。

⑦那两年,我是一头扎进文字海洋里的孩童,她是我的摆渡人,风雨无阻地把我从此岸护送到彼岸。

⑧大二那年的中秋节,室友都回了家,偌大的寝室徘徊着我一个人的脚步声。我去取信时,王老太正在小厨房里擀面皮,昏黄的大灯泡给她的身影染上一层光晕。

⑨“快去洗菜,今天留下来吃饭。”王老太抿嘴笑,她去卧室拿出新鲜的莲蓉月饼,推开那扇木门,月光涌入狭小的房间,落在床头柜的相框上,穿着碎花裙的女孩子躺在父母的怀里笑容很甜。我

才知道王老太也有一段疲倦的过往。她近四十岁时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娟娟。上初中那年,娟娟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医院找不到与她相匹配的骨髓。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渐渐失去了呼吸。

⑩王老太从抽屉里取出几本泛黄的卡通日记本,里面写满稚嫩的正楷字,每一笔一画都很用力认真。“孩子,她和你一样爱写字。”王老太瘦弱的身影慢慢矮了下去。我蹲在地上,把泣不成声的王老太拥入怀中,心酸得说不出话。

⑪大学毕业后,我因为工作的原因搬过很多次家。给我送信的有笑容可掬的保卫处大叔、穿着绿衣服的邮局小伙儿、满口乡音味儿的阿姨,他们在晨光熹微的清晨或红霞漫卷的黄昏赶来,再匆匆离去,缘分温柔而清浅。

⑫王老太,时隔多年,我依然是那个以梦为马、奋笔疾书的少年。我成了文字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从这家杂志搬到那家杂志,想着某一天远在他乡的你能在无意间看到我的名字。那年中秋,不知是月色太浓,还是热腾腾的馄饨烫出了我的泪,我差点就脱口而出那声“妈妈”。为那无数个日日夜夜,最真的相知和最暖的光。

⑬你曾经种下的芽儿,慢慢长成了一棵小树,我把枝干做成了木舟,正跋山涉水地赶到你身边。

1.本文叙写了“我”和王老太相处过程中的哪几件事?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王老太坐在门口的小凳上,手捧杂志,戴着金丝细框的老花镜,慢悠悠地读,表情和拉斐尔画里的人物一般安恬。

(2)结合文章内容,品析句中加点的词。

那年中秋,不知是月色太浓,还是热腾腾的馄饨烫出了我的泪,我差点就脱口而出那声“妈妈”。

3.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4.每个人生命中都会遇到摆渡自己的人或物,请联系本文并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你对“摆渡”的理解。

(链接材料)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鲁迅《藤野先生》)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