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代表在会上具体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和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美国为捍卫“门户开放”,原则上支持中国。中国还认为,山东问题不是单纯的中日之间的问题,因此反对与日本直接谈判,而主张在会议上解决。但日本却坚持中日双方在会外“直接谈判”。美、英……迫使中国接受了在会议之外进行的有美、英观察员列席的中日双边会谈。

——吴于廑、齐世荣等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东南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交往源远流长。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发言

材料三  1971年,尼克松说:“正如我在过去三年中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尼克松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会议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次会议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了实现“共同愿望”,周恩来提出的方针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三体现我国近现代外交发展的不同之处。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