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2019年4月17日新鲜出炉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4%,积极因素逐渐增多,市场预期和信心增强。让我们回顾中国古代史,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脉络。

材料一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史》

(1)针对材料一所反映的“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历史现象,秦孝公采取了怎样的具体应对措施?这一措施维护了哪一新兴阶级的利益?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文。书同轨。

——《史记秦始皇本纪》

(2)“一法度衡石丈尺”反映的秦始皇的治国措施是什么?这一措施有何意义?

材料三  《货郎图》(局部)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宋朝经济发展的什么表现?当时我国最大的商业城市有哪些?存在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商业贸易区是什么?

材料四  唐朝中晚期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同时,湖南、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反映当时中国出现了什么经济现象?

材料五  清朝前期,直隶宁津(今山东宁津)大柳镇统泰升杂货店兼营的轧花工场,雇佣工人一百多人。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广州府佛山镇有经营棉布纺织业的工场2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每一工场平均有20人。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出现了哪一新的手工业生产组织形式?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