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南墙根儿北墙根儿

袁省梅

保斤抓着麻绳要闪出门楼时,儿子的话硬邦邦的追撵了过来,嚷嚷:“戏园子门口不让你坐啊,哪个欠你拾那点柴?”

保斤听出儿子的话头话脑里满是埋怨,可他没停下脚,心说,我晓得你不欠,做饭有电磁炉,取暖有小锅炉,可拾拾捡捡个柴,不是能省个电吗?电又不是不要钱。

儿子看保斤没停下脚,就追了出去,喊:“今儿个大嘎子对象来哩,你就不能少去一天地里?”

保斤只好转身回来。

儿子又撵着保斤说:“戏园子门口堆子爸能坐二孬爸能坐,你就不能坐?就那二亩地能打几颗粮?还老去老去,让村里人都笑话我养不起你,孙子都要娶媳妇了,还让你去地里。”

保斤想说他胳膊腿好好的,坐戏园子门口才是受罪哩。张开嘴时,却只吐出了一团烟雾,灰白白的罩住了他的脸。

儿子看保斤不言语,嘴软了些,还是劝他去戏园子门口闲坐去,说:“有我和大嘎子挣钱哩,咱这光景也好过了,那二亩地能收多少算多少,我和娃一月工资就买咱一年口粮哩,不值顾在庄稼上费心思。”

保斤黑着脸,心想挣钱再多,哪能丢了地?南门前下牛坡那两块地,可都是好地,种啥收啥,分地时多少人眼红哩,现在就都让撂荒了?保斤没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保斤和儿子在一起,只有儿子一个人说话。

儿子催保斤换上干净衣服去戏园子门口闲坐去。儿子说:“堆子爸不到六十就啥活儿也不干了,一天坐在戏园子门口。二孬爸不也是?他都坐个啥意思?不就是给羊凹岭人看哩嘛?不就是显摆他娃的光景好过哩嘛?你也去坐嘛,热了坐南墙根儿,冷了咱挪北墙根儿,让人都瞅瞅,咱这光景也好过哩。”

保斤还是不言语,心说大嘎子对象要来,不能灰头土脸的见人家娃,地是去不成了,那就去戏园子门口踅踅去。

戏园子门口坐了好多人,二孬爸堆子爸果然在。每个人的神情都像这深秋的阳光般慵懒,松散,苍老。就是二猪爸也是这种模样。二猪在地里养了几十头猪,整天忙得顾了东顾不了西,却非要叫他爸坐戏园子门口去。

有人扔过来一个硬纸板,保斤挤着坐了。

他们就说老东西你可舍得闲坐啊?说准备给娃干到死啊你?说你挣多少是个够啊?人家娃光景好过了,咱冷了坐这北墙根儿热了坐那南墙根儿,娃脸上光彩了,咱也享了福了,多好的事。

保斤讪讪笑着,可屁股下的硬纸板还没暖热,他就坐不住了。这么好的天,能拾一大捆柴哩。前几天说的浇地,也该看看排上了没?快霜降了,柿子萝卜都该收了。保斤一下子想起来一大堆活儿,屁股下就觉得烤着火般,坐得难受。抬屁股要走时,二孬爸说:“猴屁股坐不住金銮殿,受苦的命!”保斤嘎嘎笑笑,一晃一晃地走了。

保斤背着一捆柴从地里回来时,媒人领着给大嘎子介绍的女孩儿刚好也进了门。

儿子把保斤堵在门口,叫他去外面避一避,不耐烦地说:“你瞅你你瞅你,叫你去戏园子门口闲坐去,你又去地里了,看你这一身土人家女娃见了不笑话我?”

孙子对象没说成,儿子绷起一张黑脸,埋怨保斤,说都是他闹的。说他一天到晚往地里跑,影响了一家人的名声。最后恼恼地撂下一句话,说:“老人就该有个老人样,热了坐南墙根儿冷了坐北墙根儿,叫人都看着多好,娃娃孙子脸上也都跟着光彩。”

保斤不明白孙子的对象没说成,咋跟他有关系?他胳膊腿好好的咋就不能去地里了?坐南墙根儿北墙根儿等死咋就给娃娃孙子脸上添了光彩了?想是这么想的,可保斤没有问儿子。

第二天,又是个好天气,羊凹岭的人都看见保斤早早地就坐在戏园子门口的北墙根儿下,袖着手,眯着眼,跟个秃鹫般一动不动。时间久了,保斤身后的墙上竟磨出了一块黑黑的影子。

细细看去,南墙根儿北墙根儿的墙脚下有好多黑影子,一团一团的。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的语言质朴而传神,如“儿子的话硬邦邦的追撵了过来”用通俗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儿子对保斤的强烈不满和急于劝阻保斤出门去地里的情状。

B. 文中二孬爸嘲笑坐不住墙根儿的保斤是“猴屁股坐不住金銮殿,受苦的命!”,这说明他很享受这种冷了坐北墙根儿热了坐南墙根儿的闲适生活。

C. 保斤原本是不愿意去坐墙根儿的,但孙子没有说成对象一事让他内心深感愧疚,因此他最终顺从儿子的要求,成了戏园子门口南北墙根儿的常客。

D. 保斤是个惯于劳作的老农,虽然家里并不需要他去干活儿挣钱,但他仍然坚持拾柴种地,保持着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和对土地、对劳动的热爱。

2.小说中多次写到儿子的话,也写了其他人的话,唯独让保斤始终“不言语”,这样安排有何意图?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南墙根儿北墙根儿”为题目,可谓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