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说明文阅读

长沙弹词

①在长沙也有一门可以与山东快板、河南梆子媲美的传统说唱音乐——长沙弹词。在旧时的茶楼里,乐师用一面渔鼓伴奏,一名艺人怀抱月琴,或唱或念,诗情画意的境界便油然而生,满堂客人的情绪也跟着长沙弹词的节奏不停变化。

②长沙弹词起源于道情,所谓道情,是指唐代道教在道观里所唱的经韵,宋代后又吸收词牌、曲牌,与民间曲艺结合。长沙弹词的源流最早可追溯到宋代。时任湖南安抚使的辛弃疾和诗人们泛舟长沙湘江,有歌伎弹奏琵琶、月琴等乐器。辛弃疾写了一首《贺新郎》:“黄陵祠下山无数,听湘娥,泠泠曲罢,为谁情苦……愁为倩,么弦诉。”“么弦”即“幺弦”,是月琴、琵琶的第四弦。辛弃疾的这首词成了湖南弹词的被发现的最早文献记录。

③长沙弹词成熟应在清朝同治年间,当时的长沙戏曲评论家杨恩寿就著有一本《坦园文录》,记录有长沙弹词先人张跛在1863年(同治二年)演唱《刘伶醉酒》时的情形: “以板鼓唱道情”“惟妙惟肖”。

④如果说清朝年间的弹词艺人是“个体户”小打小闹的话,到了民国时期,弹词艺人便变成了“抱团取暖”,弹词也在长沙城渐渐兴盛起来。为什么长沙弹词在民国风生水起呢?

⑤这就跟如今的嘻哈说唱艺人多存在于酒吧夜店一样,弹词生存也需要土壤,当时最重要的土壤就是茶寮、茶楼。1904年,长沙辟为商埠后,茶铺茶馆居全省之首,直到抗日战争后,长沙茶馆仍有百余家。像西牌楼的洞庭春茶馆、黄兴南路的德园、八角亭的大华斋、老照壁的徐松泉都是名噪一时的老字号。客人们在其中喝茶吃早点,有时一坐便是大半天,总不能让人闲着吧,得表演点节目。而喝茶的人又以贩夫走卒为主,演湘剧京剧什么的,一来太雅,二来地方也不够,一来二去,茶馆老板便选定了长沙弹词。弹词表演一般就一两人,占地不大,而且书也说得、小本也唱得。在茶馆茶棚表演,当时称为“坐棚”,长沙城里的说唱艺人有四五十个,20多个茶楼设场,有日、晚两场,每场听众百人。其火爆程度,不亚于如今的歌厅酒吧。

⑥1927年,长沙弹词进入说书场,弹词的内容也就更丰富起来,弹词艺人以传统话本小说,如《岳飞全传》《残唐》《水浒传》等为基础,创作了不少长篇。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长沙弹词也创作了不少现实题材故事,如《三块假光洋》《雷锋参军》等。

⑦长沙弹词发展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出了一位集大成的人物。此前的廖、周、舒三派虽各擅胜场,但总体来说板式变化较少,比较呆板。而师从舒三和的长沙弹词盲老艺人彭延坤先生在精心继承前辈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规范整理了长沙弹词的九板八腔、十八套曲、方言十三辙,在唱腔上融汇了湘剧高腔、昆曲、小调、山歌等多种唱腔元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彭派,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长沙弹词的演唱艺术。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一项是   (  )

A. 长沙弹词起源于道情,源流最早可追溯到宋代,辛弃疾的《贺新郎》是湖南弹词最早文献记录。

B. 清朝同治年间,长沙弹词艺人虽是“个体户”,但形式应已成熟,其佐证为《坦园文录》。

C. 长沙弹词在民国风生水起的原因是其生存土壤茶寮、茶楼特别多。

D. 随时间推移,弹词取材越来越广泛,不仅有传统话本小说,亦有现实题材故事等。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选文不仅介绍了长沙弹词的起源,还介绍了它的发展历程。

B. 由文中“宋代”“清朝同治年间”“民国”“1927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些词可看出本文说明顺序为时间顺序。

C. 第⑤段画线句“像西牌楼的洞庭春茶馆、黄兴南路的德园、八角亭的大华斋、老照壁的徐松泉都是名噪一时的老字号”,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长沙茶铺茶馆之多。

D. 第⑥段“长沙弹词也创作了不少现实题材故事”一句中“不少”删除后,原文意思没有改变。

3.根据选文与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思考如何传承长沙弹词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链接材料)2017年,长沙在长沙市剧本创作中心建立和完善长沙地方戏曲剧种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此外,长沙将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将地方戏曲振兴工程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文化事业发展重点工作。同时还将注重保障戏曲从业人员社会权益,资助基层和民营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扩大职称评审范围,将转企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和民营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职称评审范围。并将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鼓励大中小学生走进剧场。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