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阅读下面同学们编辑的相关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提到伶仃洋(也作零丁洋),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便是南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国破家亡,文天祥宁死不屈,其崇高的气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伶仃洋也由此成为人们心目中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

伶仃洋位于广东省珠江口,北起虎门,南达香港、澳门,自古以来便是我国南大门上的一道防线。清朝末年,这里逐渐成为英国向我国贩卖鸦片的通道。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从伶仃洋长趋直入。最终,清政府战败,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香港被英国殖民者长期占领。1887年,澳门也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一桩桩丧权辱国的事件,让人满腔愤懑,扼腕叹息。

时光流转,饱经沧桑的伶仃洋已翻开崭新的篇章,可她又怎能忘记那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香港、澳门也相继回归祖国的怀抱。但与此同时,伶仃洋却成为香港和珠江西岸交通联系的一大阻碍。2009年,跨越伶仃洋的超大型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世界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上万名建设者为这个宏伟工程付出了心血和汗水。2018年10月24日,宛如一条巨龙横空出世,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伶仃洋历经衰盛更迭,终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当年文天祥眼中惶恐孤苦的伶仃洋而今已化作一道壮丽的通途,伶仃洋从此不再伶仃。

(1)同学将文中加点字放在一起比较学习,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

A. “丁”和 “订”读音不同,“宛”和 “腕”读音也不同。

B. “销”字应写成“消”,“趋”字应写成“驱”。

C. “区”的第四笔和“海”的第六笔都是竖折。

D. “沦”文中的意思是“陷落”,“崛”文中的意思是“兴起”。

(2)画线句作为过渡句表达欠妥,请将修改好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________________

(3)港珠澳大桥建设期间,相关部门开展了“港珠澳大桥之歌”征集活动,歌曲《跨越伶仃洋》最终入选。下面对这首歌的歌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跨越伶仃洋

①一座桥梁架起百年梦想,

一湾碧海托起世纪希望。

一条坦途飞向蓝天,

一道彩虹灿烂辉煌。

②一只海鸥展开腾飞翅膀,

一朵莲花盛开时代芬芳。

一幅画卷美丽绽放,

一个神话激荡香江。

③穿越珠三角,

跨越伶仃洋。

没有云遮挡我的目光,

没有风逆转我的方向!

④穿越珠三角,

跨越伶仃洋。

一颗心扎根这片热土,

一份爱交给这片海洋!

A.第①节用整齐的句式赞美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这座大桥穿越百年的风雨沧桑,承载着中国人复兴的梦想,让天堑变成“坦途”,如“彩虹”一般壮丽辉煌。

B.第②节中的“海鸥”是珠海的市鸟,“莲花”是澳门的市花,“香江”是香港的别称。歌词选取有代表性的事物,形象描绘了三地共建港珠澳大桥的绚丽画卷。

C.第③节后两句中的“云”和“风”既指自然界的风风雨雨,又象征着建设中的艰难险阻,这两句采用对比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建设者的目光专注和方向明确。

D.第④节前两句与第③节前两句反复咏唱“穿越珠三角,跨越伶仃洋”,突出了港珠澳大桥的重要作用,唱出了建设者心中的梦想,表现了昂扬激越的情感。

(4)“书为心画”指的是书法作品能反映出书写者的德行品性。下图是林则徐书写的文天祥的《正气歌》(局部),请从作品取材和书体特点两方面,说说“书为心画”在这幅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