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王琪的《扁担悠悠挑岁月》,完成下面小题。

①三月里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在老家的宅院里,与一条扁担对视

②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农人们撒谷播种,该是扁担起早贪黑的繁忙日子。然而,眼前这条扁担,却像一位被时光遗忘了的老人,只是静静地蜷缩在红尘之外,吐露着一个村庄满腹的心事和从前的秘密。

③我蹲下身子,轻轻拂净它身上的灰尘。担头处一只拇指大的结疤,像一只诧异的眼睛,质疑我的来意和真诚。扁担上已有了丝丝裂纹,如一条条山间的小路,落满时光的尘埃,贮满乡间的故事。我确信,一条扁担的历史,就是一个家庭的历史,一个村庄的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历史。

④我的家,也是一条扁担挑起的。

⑤晨光曦微,母亲最早一个起来,吱呀一声掀开厨房门,抓起门后的水担,去村头的涝坝担水,闪闪摇摇的剪影,颇似旧书里的插图,至今刻印在我的心里,难以忘怀。夕阳西下,父亲总是最后一个进家,或是担一担柴,或是担一担菜,待到放下肩头的扁担,一家人才围坐在炕桌前吃晚饭。母亲一直坚信,一条扁担能够挑起一个家庭,也能挑来一个家庭的富足和明天。最有说服力也最让她引以为自豪的,就是她用一条扁担,为我们挑来了一处宅院,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母亲说,为了修这处新院,她和父亲白天在生产队挣工分,晚上披星星,戴月亮,硬是一担一担,用小半年时间,把横亘在院中央的一座小山挑走,才平整出了这个小院。之后又吃菜喝汤,省吃俭用,用扁担担来墼子,担来砖瓦,修起了七间青瓦房。我们弟兄几个就是在这座新院里出生并长大的。  

⑥扁担,它就像我儿时的一个伙伴,紧紧追随着我,陪伴着我。渴了时,用它抬水担水,饿了时,用它担饭担菜,困了时,枕着它睡,闲了时,拿着它玩。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那次去山上担麦的冒险经历。那年夏天,我到山那边一个叫大滩山的地方担麦,山路陡峭而崎岖,尤其是一段山崖小路,像一根缠绕在山体上的腰带,仅容只身而过。当我捆好麦,用尖担担着麦战战兢兢地走过那段崎岖小路,忽然看到乌云正随着风声,由西而来,风雨骤至。大风裹挟着我,而两捆麦子,在我肩头,就像鸟儿的两只翅膀,加速着我走路的步子,我好像要飞起来了。果然,当又一阵狂风从我身后刮来时,我飞到了路边的崖下,躺在崖下的一片麦地里。夏日的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一会儿,已是艳阳高照,我又拾掇好麦子,担起扁担,朝山下走去。

⑦后来,我考上了学校,离开了村庄,离开了扁担。再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村庄,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村庄里一条条曾经趾高气扬的扁担,也就渐渐被冷落了,甚至被抛弃了。有的被搁置在冰冷的墙角,饮尽孤独,有的被当做朽木扔进熊熊大火,化为灰烬。它们正在与村庄、与土地做黯然道别,它们再也听不到牛背上的牧笛了,再也看不见蓝天下的炊烟了。

⑧这是农人的一生,也是村庄的无奈。

⑨然而,这又是谁也无法改变的现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一根扁担闯天下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农人们也不可能再通过一条扁担,改变自身的生活和命运。放下扁担,是一种新生,然而,放弃扁担精神,却是一种堕落。

⑩春风十里,春草青青。一只春燕飞过我的头顶,似在寻找旧时的巢、曾经的梦。我也收回了与扁担对视的目光,轻轻地将扁担挂在了北房的屋檐下,挂在了春风的枝头上。

(选自《兰州日报》,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开头写景,引出扁担;结尾照应,表达了“我”对“扁担”的怀念之情。

B. 山上担麦的冒险经历,让我明白了担好肩头的担子,走稳脚下的路,并非易事。

C.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条扁担走天下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这是历史的倒退,令人无奈。

D. “一条扁担能够挑起一个家庭”写出了父母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结合全文,说说“我确信,一条扁担的历史,就是一个家庭的历史,一个村庄的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句的含义。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

(链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本文第⑥段划线句子与链接材料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内容、作用上的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