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铁路之父”詹天佑

钟蕾史艳娜

詹天佑孩童时代所接受的教育,可以说是中西结合。在私塾接受的传统教育和在广州城对西洋机械的耳濡目染,造就了詹天佑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性格。

因家境困难,读完私塾后,在老友的帮助下,詹天佑到香港应试幼童出洋预备班并顺利通过。到美国后,詹天佑勤奋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878年,志向远大的他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他之所以选择铁路,一方面是由于他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另一方面,西方正兴起以铁路起飞带动经济起飞的理论,美国铁路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詹天佑亲身经历着这一切,意识到铁路对于振兴祖国的迫切重要性。

练就了一身本领,怀揣着一腔报国热忱,回国后的詹天佑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所学献给中国的铁路事业。然而,当时的中国铁路事业在顽固派的百般阻挠下刚艰难起步,帝国主义国家觊觎修建铁路的利益,纷纷逼迫清政府任用外国工程师,铁路事业的技术管理层被外国人垄断,完全没有中国人的容身之地。詹天佑后来回顾他回国时的情况说:“我在毕业后即回国,但是那时,在国内没有修筑铁路的工作,我被迫进入海军福州船政学堂做学员,学习航海。”1888年,在老同学的推荐下,詹天佑进入中国铁路公司工作,这成为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参加滦河大桥的铁路修建工程,詹天佑小试牛刀。滦河下游河宽流急,河床泥沙淤积很深,地质结构复杂。在几位外国工程师接连失败的情况下,詹天佑迎难而上。经过缜密的测量与调查之后,詹天佑将中国传统的桥梁打桩方法与西方近代先进技术相结合,采用新式的气压沉箱法建造桥墩,终于顺利完成了这一工程。这显示了詹天佑过硬的技术水准和惊人的才干,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随后,詹天佑第一次独立主持承建了新易铁路。新易铁路的修建,在政治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是在没有“借外债”、“用洋匠”的情况下建成的,而且是中国工程师自修铁路的开端。詹天佑用4个月的时间,以每天15个小时的工作量,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这鼓舞了中国人民用自己的人力财力建设铁路的勇气和信心,为后来修筑京张铁路准备了条件。

1905年,清政府决定在北京至张家口兴建铁路——京张铁路。这一举动遭到了列强的插手,英俄都想插足建设,遭到中国人的强烈反对,随即,英俄使臣威胁清政府: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两国将不提供任何帮助。国外报刊上的讽刺舆论四起:“会修铁路通过关沟段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而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过50年才能实现!”关键时刻,詹天佑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他坚定地回击道:“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

京张铁路由丰台经北京西南门至张家口,虽然全程只有200多公里,但中间隔着居庸关、八达岭,重峦叠嶂,陡壁悬崖,要从这里开辟四条隧道,艰难可想而知。詹天佑亲自带着测量队勘探、选线,穿梭于悬崖峭壁之间。他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在中国铁路史上留下了传神的点睛之笔。

1909年9月24日,京张铁路全线通车,原计划要6年才能修完的铁路,4年就完工了,工程费用比原估预算节省了30多万两白银。詹天佑将政府对京张铁路工程提出的“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的三项要求全部实现。京张铁路的建成,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摘自《詹天佑》,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詹天佑从小就对西洋机械耳濡目染,后来到美国学习,并选择学习铁路,他认为当时的中国只有靠铁路才能发展经济,振兴中华。

B. 清末年间,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修建铁路,并逼迫清政府任用外国工程师,中国铁路的管理权也被外国人垄断。

C. 詹天佑学成回国后立即投入到能够报效祖国的铁路事业中,先后主持修建了新易铁路、滦河大桥的铁路、京张铁路等,这些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D. 清政府决定自主修筑“京张铁路”,在列强的强烈反对和要挟下,詹天佑挺身而出,接受任务,他攻克重重技术难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E. 文章饱含深情地刻画了一位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形象,令人振奋。对我们今天的中国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尤其在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像他这样的人才。

2.请简要概括詹天佑的性格特点。

3.詹天佑的爱国情怀是怎样体现的?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