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万里是中国改革的先锋、闯将。万里刚到安徽那一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生产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1978年安徽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大旱,许多地方200多天没有下过透雨,当时的媒体报道:“活着的人没有见过这样的大旱。”万里十分着急。他召集省委常委们开会,研究对策。会上,安徽省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借地度荒”,即借一部分土地给社员种麦,鼓励社员多种“保命麦”。……“借地度荒”之后,在肥西县山南区诱发了“包产到户”。不久后,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又秘密把全村土地分到了农民手中,年底产量迅速提高。1979年,万里两下山南,三到凤阳,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农民说,大包干就是好,保证一年能吃饱。小岗生产队在1979年成为全公社的“冒尖队”,全年粮食总产量13.9万斤,相当于本队1966年至1970年5年产量的总和;人均产粮1200斤;全队农副业总收入4.7万元,人均400多元。“要吃米,找万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流行的这样一句民谣,表明了老百姓对于农村改革的拥护。

——摘编自《人民生活就是最大的政治 万里:中国改革的高级工程师》作者:黄金生(《国家人文历史》2015年第十五期)

(1)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改革最先从哪开始?

(2)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