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农业政策,有错必纠。这样,才使得我国农业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某校八年级一班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围绕这一课题,搜集多则史料,进行系列探究。请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参与活动,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人教版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为了解决材料一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下表为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1957年

1960年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棉花(万担)

3280

2126

油料(万担)

7542

3405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2)据材料二,指出表中我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变化的趋势?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当时的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9月

(3)据材料三,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什么地方的农民率先作出了尝试?通过这些尝试在农村逐步形成什么制度?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