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建国以来,党和政府时刻关心着农民,关注着农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三:中共中央已于2005年9月对1959年至1962年档案解封,……这些档案显示:1959年全国17个省级地区,有522万人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其中城市有95.8万人;1960年,全国28个省级地区,有1155万人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其中城市272万人;1961年,全.国各省市有1327万人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其中城市211.7万人;……。

——2005年11月,香港《争鸣》杂志

材料四: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1)据材料一,指出这次土地改革的依据。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次土地改革主要改变了什么?

(2)据材料二,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据所学知识,这条“路”是指什么?

(3)材料三表明1959年至1961年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的人数不断上升。这主要是由哪两大运动的发生导致的?有何教训?

(4)据材料四,谈谈你对“包”的理解。据此,中央在农村开始推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最先在什么地方试点?

(5)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