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留学巴黎》,完成下列小题。

留学巴黎

冼星海

我曾在国内学了好些年音乐,还在广州南大教过音乐,但仍然感到国内学音乐的环境不理想,很想到法国去。我奢想把我的音乐技巧学得很高超,成为“国际”的音乐家。凑巧得马思聪兄的帮忙,把他在巴黎的先生奥别多菲尔介绍给我。我下了很大的决心,不顾穷困,毅然于1929年离开祖国赴巴黎。

到了巴黎,我常处在失业与饥饿中,求救无门。找到了职业,学习的时间又太少。我做过各种各样的下役,像餐馆跑堂、理发店杂役、看守电话的佣人等各种被看作下贱的跑腿。在繁重琐屑的工作里,只能忙里偷闲抽出一点时间来拉拉提琴,看看谱,练练作曲,但是时间都不能固定。上课时间一到,千方百计去上课,晚上能够在厨房里学习提琴就很好了。最糟的是,有时一大早5点钟起来,直做到晚上12点钟。有一次,因为白天上课很累,回来又一直打工到晚上9点,结果端菜上楼时,眩晕得连人带菜摔倒在地。被骂了一顿之后,第二天就被开除了。

我很不愿意把我是个工读生的底细告诉我的工友们,连老板也保密。同事对我很不好,有些人还忌刻我,在我要去上课的那天故意多找杂事给我做,还打骂我,因此我常打架。有一个同事是东北人,一见我学习,总是找出事来给我,譬如说壁上有尘,要我去揩,等等。但我对他很好,常常替他写信回家(东北),他终于感动了,对我另眼相看,给我衣服穿。

我失业过十几次,饿饭,找不到住处,一切的麻烦都来了。有几次又冷又饿,实在支持不住,在街上软瘫下来了。我那时想大概要饿死了。幸而总侥幸碰到救助我的人,这些人是些外国的流浪者。大概他们知道我能演奏提琴,常请我到宴会上演奏,每次给一二百法郎,有时多到一千法郎。有对白俄夫妇,已没落到做苦工,他们对打工者的苦楚深有体会,用很微薄的工资帮助我——请我吃饭。

我就这样过朝挨夕。有过好几天,饿得快死,实在没法,只得提了提琴到咖啡馆、大餐馆中去拉奏讨钱,忍着羞辱拉一整天也得不到多少钱。回到寓所不觉痛苦起来,把钱扔到地下,但又不得不拾起。门外房东在敲门要房租,不付钱给他,就有坐牢的危险——如果不是为了学习,这倒是个活路。

我忍受生活的折磨,对于学音乐虽不灰心,但有时也感到迷惘和郁闷。幸而教师肯帮助我,鼓励我。音乐会演奏名曲,他们常送票给我。奥别多菲尔先生在一个名音乐会里演奏他的提琴独奏时,不厌我穷拙,让我坐前排。这些意外的关怀,时时促使我重新鼓起勇气,同时也扩大了我的艺术眼界。我觉得自己的学习逐渐有些进步,开始学习应用复杂的技巧,写了好多东西。

在困苦生活的时日,对祖国的牵挂和怀念也催迫着我努力。

我很喜欢观看法国国庆节和“贞德节”的大游行。这是法兰西盛大的节日。有整齐的步兵、卫队、坦克队、飞机队等。民众非常热烈地唱着国歌,三色国旗飞舞飘扬。我每次都很感动。1932年,东北失陷的第二年,每逢节日,我都去看游行。民众爱国的狂热,法国国歌的悲壮,强烈地打动了我。我想到自己多难的祖国,想到三年来遭受的种种辛酸,无助、孤单、悲痛、哀愁、抑郁的感情混合在一起,我两眼充满了泪水。在悲痛里,我心头涌起了挽救祖国危亡的念头。

我把对于祖国的这些感触用音乐写下来,像我把生活中的痛楚用音乐写下来一样。我渐渐把原本脱离内容的技巧(这是“学院派”艺术至上的特点),用来诉说内心的痛苦,诉说祖国的被压迫。初到法国的时候,还有艺术家的所谓“慎重”,一个作品要花上一年的工夫,像小提琴及钢琴合奏的《索拿大》,我就花了八个月。但以后,我觉得不能这样了。我写自以为比较成功的作品《风》的时候,正是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我住在一间七层楼上的破小房子里,门窗都坏了,巴黎的天气本来就比中国南方冷,冬夜又刮大风,我没有棉被,觉也睡不成,只得点灯写作。哪知风猛烈吹进来,煤油灯灭了又灭。我伤心极了,打着战,风打着墙壁,穿过门窗,猛烈嘶吼,我的心也跟着猛烈撼动。一切人生的苦辣辛酸都汹涌起来。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于是借风述怀,写成了这个作品。以后,我又把对祖国的思念写成《游子吟》《中国古诗》和其他的作品。

我想不到《风》那么受人欢迎。我的先生们很称赞它,享誉世界的俄罗斯音乐家普罗珂菲叶夫也很爱它。我的作品,包括上面说过的《索拿大》终于能在巴黎公开演奏并且播出了。

大概因为作品和别的先生的介绍,我有幸认识了巴黎音乐院的大作曲家普罗·刁客先生,他是世界三大音乐家之一。更幸运的是他竟肯收我做门生,还给我各种援助,送我衣服,送我钱,不断地鼓励我。又派他的门生送我乐谱,并答应准我考巴黎音乐院的高级作曲班。在这以前,一个法国的女青年作曲家,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亲自弹奏过我的作品,鼓励我不要灰心,教我学唱,学法文,经济上不时周济我。在考巴黎音乐院的时候,她先练习了八个月的钢琴,为我伴奏。

报考的那天,巴黎音乐院的门警不放我进门,因为我的衣着不像样,又是中国人。为难之际,恰巧普罗·刁客先生从外面来,他攀着我的肩一同进去了。我万幸考入了高级作曲班,考了个荣誉奖。入学后,我专心学作曲,学音乐理论,兼学指挥。生活也有好转。学校准许我在校内吃饭,刁客先生更常帮助我。不过比起别人来,我还是穷得多,几年生活全靠师长和学校的帮助。

1935年春,我在作曲班毕了业,刁客先生逝世,我不能再继续留在巴黎研究了,另一方面我也想急于回国,把我的力量贡献给国家,所以临行时,上面说过的那位女青年作曲家劝我留在巴黎,我也不肯。为了不过分打击她的盛意,我对她说谎,说半年后就回到巴黎来。至今我许多曲稿还留在她那里,许多书籍稿件也放在别处一间小寓所里,因为没钱交房租,不能去取回来,但愿现在还在吧!

1.读完本文,你对作者留学生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

2.结合文章,以《风》的创作为例,说说你对艺术创作与人生苦难关系的理解。

3.从吸引读者的角度,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说说这个问题产生的思考过程。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