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就是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销售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是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农民私有财产的基础上)的集体劳动,其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

材料三  中国农村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农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人民币134元提高到1983年的310元和1987年的4633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看,不同时期的产权制度都要适应农业生产的实际水平,否则将会导致生产经营方式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最终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李淑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启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土地改革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党中央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及其基本原则。

(3)材料三中“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据材料概括农村改革的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农村改革的共同目的。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