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淬火之美

钱续坤

①从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小径拾级而上,再向东拐五十步,有一株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槐花树,老刘师傅的铁匠铺就坐落在槐花树的下面。年少无事,这里是我的天堂——春天可以采 花;夏天能够捕蝉,秋天可以游戏,冬天能够取暖。尤其是在白雪皑皑覆盖的那一段时间,每天早晨,我从家里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搓着小手直奔铁匠铺,在那里一呆就是大半天。我喜欢听那铁锤与钢砧相碰的敲击声,喜欢看那锻件与井水相触的淬火景。

②老刘师傅虽然不善言谈,可是略通文墨,说起话来含蓄风趣,富有哲理。铁匠铺两边的墙上贴着他书写的一副对联:一锻三淬多磨砺,千锤百炼方成才。横批是:欣欣向荣。从对仗的角度分析,这副对联并不怎么工整,但出自一位乡村铁匠之手就非同寻常了,那时我已上了小学四年级,对下联的理解心知肚明,而对上联的“一锻三淬”雾里看花,所以总缠着老刘师傅详细地讲解。他呢,要么故弄玄虚,要幺缄口不语,急得我只好自己去认真地观察。

③炉膛内的焦炭随着风箱的一呼一吸,使得炉火旺得通红,不时喷出的火焰照亮了黝黑的屋顶,半空悬挂的吊罐呼呼地冒着热气,而炉里的铁件则被烧得红中透白。老刘师傅停止了富有节奏的鼓风,两只手紧握着铁钳,熟练地从炉膛中抽出一件烧得滚烫的铁件,麻利地搁在独角兽形的铁砧上,顺手拿起小锤用力地敲击了一下。一旁的徒弟心领神会,马上举起大锤,使劲落在师傅的敲点上,铁砧周围立时溅出一朵朵缤纷的火花。徒弟手中的大锤随着老刘师傅手中的小锤一次又一次地锤去。师徒两人时快时慢,时轻时重,这时,铁件的颜色也从先前的红中透白,变成绯红、暗红,最后转为铁青。农具的模样也慢慢能看出来了,是在打一把锄头。整个过程是力与力的丁当较量,是人与人的默契配合,像一幅画赏心悦目,像一首诗隽永悠长。

④面对这样的情景,我总是惊奇得目瞪口呆。不过,淬火的工序是不忍卒看的,尤其是锻打的铁件插入水中的一瞬间,那哧哧的声音总是揪人心弦,升腾的青烟使我凉从骨生。所以,每次老刘师傅的小锤刚一歇下,我要么撒开脚丫,赶紧跑出铺子;要么两眼紧闭,再用双手将耳朵塞紧。老刘师傅显然知道我的“软肋”,淬火时总是稍作停顿,使我的潜意识产生错觉,等到我的双眼微微睁开,他才猛地将铁件插入石槽的水里,结果又是让我心惊肉跳,他和徒弟则乐得哈哈大笑。我气得连着两天没踏进铁匠铺,可那块“磁场”的吸引力太强了,第三天的清晨,我又不由自主地奔向铁匠铺。

⑤见我采了,老刘师傅语重心长地说,淬火这道工序是打铁人必须高度重视的环节。你看,刚才如此柔软的铁件,在经历了极其短暂的痛苦之后,霎时就变得无比坚硬和刚强。更重要的是,淬火的火候很关键,把握不好就会变酥变脆,用起来客易发生崩裂,这叫“崩钢”。另外,淬火的用水也有讲究,必须清澈,水一弄脏,淬火后钢铁的硬度和韧度就会大打折扣……老刘师傅的话语使我如醍醐灌顶,再仔细端详那淬火的过程,我猛然顿悟:那“哧哧”的声音简直是再生的呐喊,那升腾的青烟是生命的涅槃!

⑥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淬火”的方面实在太多;血液经过勤奋的“淬火”,终会学有所成;阅历经过时间的“淬火”,可能丰富多彩;意志经过磨砺的“淬火”,想必坚强刚毅;婚姻经过坦诚的“淬火”,一定固若金汤……“淬火”的过程原来就是追求完美的过程——这种“美”,是对生活的一种阐释,是对生命的一回历练,是对精神的一次洗礼。淬火之美,将伴随着我,激励、鞭策我的一生!

1.请你谈谈对该文标题中“淬火”一词的理解。

2.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第③段中划线句子的艺术魅力。

3.第④段中“面对这样的情景,我总是惊奇得目瞪口呆”,句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4.作者在写淬火工序时,用大量笔墨写了“我”的反应和感受,这属于哪种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第⑥段使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