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慢车滋味

①当火车一次次地提速,并飞快进入动车高铁时代后,我却时常回想起曾经坐过的那一趟趟开往远方的慢车。

②记忆里乘坐的第一趟慢车是去常州的,那是我外婆带我回她的老家。火车从上海北站发出,似乎开了许久,停靠在一个有着一排白色栅栏的月台边。外婆问我,你想伸伸腿吗?那就下车去走走吧。我不敢走远,就围着白色栅栏转了一圈,就是这么一会儿,我却被栅栏边一簇野菊花深深吸引住了。至今,我依然认为那是我一生中唯一打动过我的花朵。返回车上,我问外婆,现在是不是离开上海很远了?外婆回答我,不远,还在上海呢,这里是安亭。火车又开了,然后又是一个一个小站停过去,开的时候,速度也很慢,因为我可以很容易地把掠过车窗的树木一棵一棵地数过去。这趟车开了约莫八九个小时才到达终点站,但我把以前没有看到过的那些农田、山峦、河流,还有铁路边上走着的男女老少,都看进了眼里。我一点都不觉得慢,我还打算就这么一直坐下去,外婆拉了拉我,说“到了,下车吧”的时候,我说怎么这么快呢?

③当然,坐慢车也有觉得很慢的时候。好几年的春节,我都是跟着父亲乘闷罐子货车回宁波过年的。春节期间的火车票很难买,这闷罐子货车还是早早在单位里登记了才坐上的。货车里里外外都刷得漆黑,车厢里没有窗子,只在车门口开了一个小孔,还挂着一盏汽灯,那灯光煞白煞白,很是刺眼。发车后,汽灯熄了,只有一个垂着的灯泡,露出一点儿昏黄的光晕。闷罐子货车没有座位,拥挤着的乘客们只能席地而坐;车厢两边各有一条窄窄的布帘,后边放着两个便桶。照旧是慢车,一站站地停靠过去,只不过不开门,也不上下乘客,算是直达列车。

④我看不到外面,便觉得这车开得好慢。不断地问父亲到了没有,父亲不回答我,只是不断地轻轻地拍着我的后背。我把头靠在父亲的腿上,头顶上那个犹如蛋黄的悬着的灯泡,随着火车的颠簸左右晃荡,我看着看着慢慢进入了梦乡。许多年后,回忆起这样的慢车,也许有过的不好受都淡忘了,留存的只有像那淡黄灯光一般的温暖。

⑤我曾坐慢车去过更远的地方,比如北京,比如广州,比如齐齐哈尔。开往京城的列车是在晚间经过徐州车站的,我趴在窗前,只见或是分岔或是交汇的铁轨显得有些诡异,扑朔迷离地向四面八方伸展,而后消逝在夜色深处,心里陡然升起一种茫然感。后来,我一整夜都没睡着,枕着车轮咣当咣当的铿锵之声,看着投进窗子里来的忽明忽暗的幽微灯光,想象这列车若是另外选择了一条轨道,那会把我载向何方?

⑥我乘坐的从哈尔滨开往齐齐哈尔的慢车是在寒冷的冬日发车的,那是另一番滋味了。车厢里人声鼎沸,烟雾酒味弥漫,混浊和杂乱让我有些不快。我照例把头靠在车窗上,无奈厚厚的玻璃窗上满是雾气,看不见外边。我走到车厢和车厢的接壤处,空气凛冽了,窗子倒显出透明来。放眼望去,一片片的松林裹着白雪,扑面而来,又往后退去,那路径仿佛从自己的心中贯通而过。此时,回看车厢,忽然发现,那些嘈杂铺撒在无际而宁静的皑皑雪原上,竟是如此亲切和生动。

⑦我心里藏有一个愿望,有一天,能坐上开往拉萨的火车,最好还是慢车,这样,我就可以慢慢欣赏一路的风景了——那次我是乘飞机进藏的,结果,激越的沱沱河、巍峨的唐古拉山、辽阔的羌塘草原、有藏羚羊奔跑的可可西里……什么都没有看见。

(取材于简平同名散文)

1.阅读文章,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在乘坐一趟趟慢车过程中所品尝到的种种滋味。

2.优秀的作品离不开巧妙的构思。构思是指作者在写文章或创作文艺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包括确定主题、选择题材、研究布局结构、探索适当的表现形式等,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对本文的构思之巧加以分析。

3.作者赞赏“慢生活”,而现代社会又是“快节奏”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慢生活”和“快节奏”的看法。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