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面小题。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选自《左传》)

1.下列词语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敢不共给        敢:谦辞,等于说“怎敢”“岂敢”

B. 君其问诸水滨  其:表委婉的语气词,还是

C. 次于召陵     次:军队临时驻扎

D.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敝:损害,损伤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侯九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和九州之长,文中泛指天下诸侯。

B. 包茅,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的菁茅。因以裹束菁茅置于匣中,故称“包茅”。

C. 不谷,不善,亦作“不榖”。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除此之外,侯王还往往谦称自身为孤、寡、朕等。

D.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齐桓公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B. 齐国因为楚国没有向周天子进贡酿酒用的包茅,因此向楚国大举进军。

C. 齐桓公与屈完乘车观看齐国联军,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以此要挟楚国。

D. 楚国倾全国之力,凭借楚国坚固的城池,最终用武力战胜了强大的齐国。

4.翻译下列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