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近代以来,中国海上屡受列强侵扰。增强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4年11月,总理衙门大臣奕䜣等人拉开了第一次海防议的序幕。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摘编自孙占元《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二  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知不问。”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摘编自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下卷)

材料三  毛泽东……不仅从保卫海防、防御外敌海上入侵和国家统一安全的角度考虑海军建设问题,还从“保障海道运输安全”的角度,考虑了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认真总结新时期国际海洋斗争的经验与教训,着眼于维护我国海洋安全,开发丰富的海洋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邓文金《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海洋观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已受到哪些“强敌”的侵扰,并归纳李鸿章为加强海防提出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关注海洋的视角,并概括其海权思想。

(3)根据材料三,简述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人对海洋认识的变化及其意义。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海防建设的建议。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