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书店成为网红打卡圣地,你怎么看?

材料一: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

“晓书馆”“钟书阁”“言几又”“西西弗”“三联韬奋书店”……一个个网红书店最近进入人们视野,到网红书店“打卡”成为一种潮流。到底是去网红书店拍照、打卡、遛娃、买文创、喝咖啡,还是去看书?成为网红有错吗?网红书店靠什么赢得读者的心?

材料二:

(某网红书店)

材料三:

走进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的言几又书店,好像进入了一个“百宝箱”。喜欢书的读者点一杯咖啡,可以伴着咖啡香读书。更为吸引人的是这里的其他体验项目,从家居、儿童美术中心、服饰、到艺术画廊、花艺、盆栽、DIY手工艺……言几又突破了书店的传统业态,用创新释放出多元价值。

2018年至今,北京新增200余家实体书店,如建投书局、上海三联书店、言几又、西西弗和钟书阁等均入驻北京市场。当下,实体书店的创新已从一线城市走向更为广阔的三、四线城市。在江西定南县瑞友书店,读者可以精选图书,还可以享受到餐饮、文创、生活家居多元服务,这不仅带动了图书销售量的增长,也为城市开拓了新的文化空间。如今,实体书店已继电影院、超市之后,成为大型购物和文化中心的“标配”,通过书店,给城市市民带来人文关怀,让大家得到精神的释放。“当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当网红从时尚转变为一种公共空间,人们高质量的生活追求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齐勇峰说。

材料四:

最近,重庆市渝中区有家旧书店“火了”.这家书店不但凭借独特的“凌乱”风格被煤体关注,还吸引了众多来拍照打卡的市民和游客,有时甚至需要排长队才进得去。对此,70岁的店主王米渝立了个规矩——拍照可以,拍完照得买一本旧书。乍一听,“买书拍照”规矩很像“霸王条款”,但这得到了不少网友、读者的支持。据了解,店主王米渝是个地地道道的老书虫,他开设旧书书店主要是为了结交更多真正的爱书人。他说:“以前全都是来看书的,现在都是来拍照的。”可见,设置所谓的“霸王条款”只是保护读者的无奈之举。打卡拍照固然能够提高书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被“景点化”的困扰,再加上网络时代下网络阅读对实体书店的不断消解,实体书店面临的压力可见一斑。少了“哗啦哗啦”的翻书声,多了“咔嚓咔嚓”的拍照声,当下的实体书店似乎更多扮演着景点、打卡处和咖啡厅的角色,文化消费和休闲的意味大过了读书本身。

在“流量”时代,实体书店如何平衡打卡和阅读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课题。那么,不妨把“买书拍照”当做一种善意的督促:读书是最好的“打卡”,打卡一本书比打卡一家书店更有意义,更值得“炫耀”

(选自2019年12月《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举了晓书馆、钟书阁、重庆旧书店等例子,反映当下人们到网红书店“打卡”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B.材料二中图表的数据说明,该书店的咖啡饮料超过了书籍本身,成了书店陈设的主角和利润的主要构成部分。

C.材料三中,言几又书店的多元经营模式说明了实体书店的创新已从一线城市走向更为广阔的三、四线城市。

D.材料四反映了很多人去实体书店打卡拍照能提高书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也不可避免带来了被“景点化”的困扰。

2.你赞同“买书拍照”的“霸王条款”吗?请根据材料简述理由。

3.读书是最好的“打卡”,打卡一本书比打卡一家书店更有意义,更值得“炫耀”。句中的“炫耀”一词为什么加引号?

4.你支持书店成为网红打卡圣地吗?请在下列两则链接材料中任选一则,结合链接资料与上文材料简述理由。

链接材料一:去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的4.66本基本持平,而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比2017年的3.12本增加了仅0.2本。可见,全民阅读数量并没有一个实质性突破,我国的阅读现状远未达到预期。

链接材料二:能沉下心来看一本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当人们还愿意因为一个理由走进书店的时候,为什么要拒绝呢?一个人愿意不停去书店打卡,今天没有读书,明天没有读书,后天依旧没有吗?未必。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