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文章和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脱胎换骨:漆艺术的当代传承

漆器源自中国。早在史前时代,我们的先民已经发现漆的神奇,并开始大量在生活器物中应用。从杭州跨湖桥遗址出土8000年前的漆弓,到7000年前河姆渡时期的漆碗,无不佐证着中华先民曾在不断试错中发现漆的胶粘、防腐等功能。

战国荆楚漆卧鹿、北魏司马金龙墓的漆屏风、元代雕漆名家张成的《云纹剔犀盒》及各地出土的漆帛画,所有这些漆艺术品,以其“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明·杨明《髹饰录·序》)之美,与青铜器、陶瓷、丝绸等共同构建起一部绚烂华丽的中华文明史。

漆艺术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刻的精神追求。但是,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它因材料的特殊性和制作的周期性,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始式微甚至缺位;而化学材料聚酯漆的广泛使用,似乎替代了人们对天然漆的认知,以致概念混淆到“漆”好像就是指“聚酯漆”,人们对天然大漆的认识甚至需要重新启蒙。

作为一种艺术媒介,中国传统的漆工艺因为历史背景不同,南北气候不同,地域的工艺美术发展状态不同,形成了各地市独具特色的传统技艺。比如,福州脱胎漆艺、北京金漆镶嵌、成都金银平脱、山西平遥推光漆、山西新绛剔犀(云雕)、安徽犀皮漆、湖北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广东阳江漆、贵州大方皮胎漆器、彝族漆器等,都各具风采。

这些传统漆工艺,是现代漆艺术的源头和基础。自2006年福州的脱胎漆器技艺等首批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全国各级文化部门通过非遗项目申报、非遗传承人培训等,全方位对大漆传统工艺进行保护与推广,并提出“非遗走进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形成了多种传承与传播的方式,如非遗传承人“师带徒”,非遗传承人走进高校开展技艺教学,非遗传承人进高校学习、进修等,这些都增强了传统手艺人对个人身份的认同感和对行业、对技艺传承的信心。

漆艺术在中国的传承,是艺术家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抱持坚定信念使然,这既是一种文化自觉,也是文化自信的自然体现。

目前,全国各专业美术院校基本都设立了漆画专业课程,招收漆画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漆画创作人才。而漆艺术从工艺美术范畴向大美术方向转变,也为漆艺术在当代的重焕光彩奠定了坚实基础。

毫无疑问,“漆”不单单是一种工艺材料,它已经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一种东方精神的传达。我们欣喜地发现,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赋予作品的深刻审美意象,艺术家们在艺术作品中呈现的高度文化自觉,无不散发着坚定的文化自信。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正是当代漆艺对“文化中国”构建的独特贡献。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3月1日,略有改动)

1.“漆艺术的当代传承”中的“漆”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分析“而化学材料聚酯漆的广泛使用,似乎替代了人们对天然漆的认知,以致概念混淆到‘漆’好像就是指‘聚酯漆’,人们对天然大漆的认识甚至需要重新启蒙”一句的语言特点。

3.漆艺术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4.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提供的图表资料,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漆艺术历史悠久,它与青铜器、陶瓷、丝绸等共同构建起一部绚烂华丽的中华文明史。

B.从图一可以看出,传统工艺背后的文化价值是现今消费者所看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C.越来越多的人把传统工艺的文化价值视作对美好生活的表达。结合图二来看,大部分人将制作传统工艺品作为业余爱好与提升个人修养的一种途径。

D.由文章内容可知,漆艺术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对构建“文化中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我们应该对其进行传承与发扬。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