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头上的桄榔树

佚名

接到母亲病危的电报,我向研究所的领导请了假,便风雨兼程回家。

母亲原来住的那座泥屋,已经改建成一座二层的砖屋。原来的泥屋坐北朝南,现在的砖屋坐西朝东。母亲住在二层,凭窗可以看到东边山头上的那两棵挺拔的桄榔树。树下绿草如茵,野花盛开。

“长锁,”我的乳名叫长锁,“娘死后,你要把我埋在桄榔树旁!”

“主葬?”

“不是。埋盒子,不起坟头。你爹回来时,知道我在那里就行。”

父亲叫榕生,1948年秋天被抓壮丁,1949年冬天去了台湾。那时我仅3岁,母亲含辛茹苦,把我抚养成人,供我上大学。

1996年11月,我陪母亲到泰国旅游。一天晚上,正赶上水灯节,夜色越浓,灯火越明,天上星光,水上烛光,交相辉映。

“咱也做一盏水灯吧!” 母亲提议。

附近小贩群集,可以买到做水灯的材料。

母亲用芭蕉叶做了一盏莲花形的水灯,学曼谷市民的样子,明烛点香,把水灯放到水面上,双手合十,默默祈祷……

“这湄南河,流到哪里去?”母亲问我,我答:“这湄南河,往南流,流到泰国湾。水灯绕过中南半岛,就漂到了海南岛,再往东北方向漂,就漂到台湾岛……

1999年11月,我陪母亲到马来西亚旅游。一天晚上,我们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一个超市里购物。有游客在买棕榈糖果、小瓶装棕榈食用油。

母亲想买,我心里纳闷儿。

母亲说:“我问过导游小姐,她告诉我,桄榔树也属于棕榈树……”

我在家乡小住三日。一天上午,我走上东边山头,看见一对青年在桄榔树下烧香、磕头,不解其意。下山后,到了旭日小学,向谢校长请教。

谢校长笑着问我:“那桄榔树是啥样的?”

我说:“是挺拔的。”

“有没有枝蔓?”

“没有枝蔓,一心向上。”

“这就对了——它没有枝枝蔓蔓,说明它一心一意。男女青年拜桄榔树,是希望自己的配偶像桄榔树那样对待自己——一心一意,没有技蔓。”

我按照母亲的遗愿,把她的骨灰盒深埋于东边山头上的桄榔树旁。

父亲从台湾回到了大陆。

父亲问:“这改建的房子,怎么坐西朝东?”

我答:“这是按照母亲她老人家的意思改建的。她想看到东边山头上的桄榔树……”

父亲默默地走上东边的山头。

“你娘的骨灰盒存放在哪里?”

“就在这桄榔树旁。”

桄榔树修长的树干,直指高远的天幕。太阳和月亮挂在天幕上。

1.文章第2段的描写看似闲笔,但极具匠心,说说其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桄榔树也属于棕榈树……”,母亲由“棕榈树”突然想到“桄榔树”,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

3.母亲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文章通过哪几个细节刻画母亲的形象?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