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10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选出与“寡人之于国也”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 移其粟于河内

2.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子用比喻的方式,指出梁惠王的“补救灾区”的方式不是好方法 。

B.孟子用比喻的方式,指出梁惠王所用的“爱民”的临时措施,与邻国之政实际上是“五十步”与“百步”之比。

C.孟子用打仗为例,指出梁惠王没有实行仁政 。

D.孟子用打仗为喻,指出梁惠王对人民“让步”太少。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每句3分)

1).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2).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