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民富国强才能实现我们民族振兴,历史上有识之士对此也 进行了自己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结论二:近代史上,中华文明转型的路径,属于“外铄” 催化“内生”,“内生”与“外铄”互动型。

结论三: 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 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 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一一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1)阅读材料一,请分别列举近代十九世纪中期“外烁”、“内生”的史实。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如识,请简述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 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

材料二: 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 1956 年《论十大关系》

我们确定了一个政治目标: 发展經济,到本世纪末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达到八百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邓小平: 1984 年会见参加中外经济合作问题讨论会中外代表的谈话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 1956 年到 1984 年中国共产 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路有何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思路变化的原因。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富国强的认识。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