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其①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②深,则其③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 其④进愈难,而其⑤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⑥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⑦又深,则其⑧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⑨出,则或咎其⑩欲出者,而余亦悔其⑾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⑿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 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⒀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本文一共有13个“其”字,选出下面对它们进行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⑥⑨译为“它的”,⑧⑩⑿可译为“他们”。

B.④⑤⑥⑾可译为“我们”,③可译为“那些”,⑩可译为“那个”。

C.③可译为“那些”,⑨可译为“我们”,⑩可译为“那些”,⒀表反诘语气。

D.①②⑥可译为“它的”,⑾译为“自己”,⑧指代“好游者”。

2.文中“此余之所得也!”一句中的“得”指的是(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3.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阐述了要到险远之处,观“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有坚定的志向、足够的力量和一定外物相助。

B.作者心得是:尽了自己的志向而没有到达,可以没有后悔。

C.作者特别强调“志”——志向、意志,这和后来百折不挠地推行新法的精神是一致的。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需要坚定的志向。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