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1861年,亚历山大大帝废除了俄国农奴制,成为俄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改正:

(2)8世纪前期,丕平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改正:

(3)《拿破仑法典》宣扬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被马克思誉为“第一部人权宣言”。

改正:

(4)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卢梭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进行了猛烈批判。

改正:

【答案】(1)【错误】改正:“亚历山大大帝”改为“亚历山大二世”

(2)【错误】改正:“丕平”改为“查理·马特”

(3)【错误】改正:《拿破仑法典》改为《独立宣言》

(4)【错误】改正:“卢梭”改为“伏尔泰”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大帝废除了俄国农奴制,成为俄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故此题表述错误。

(2)依据所学可知,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故此题表述错误。

(3)依据所学可知,《独立宣言》宣扬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被马克思誉为“第一部人权宣言”。 故此题表述错误。

(4)依据所学可知,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进行了猛烈批判。故此题表述错误。

【题型】判断题
【结束】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1)根据材料,说说列宁与罗斯福面临的相同境况是什么?

(2)列宁的“途径、方法”和罗斯福的“试验”各有何特点?

列宁与罗斯福在本国实行的政策对两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