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云南的歌会》选段,回答小题。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外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1.参加“金满斗会”的人的身份和地位体现了“金满斗会”什么特点?(     )

A. 特殊性、严肃性的特点   B. 大众化、普遍性的特点

C. 简陋性、庸俗性的特点   D. 自由化、随意性的特点

2.画线语句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A. 肖像描写,表现了老人的热情和才能。

B. 语言描写,表现了老人的聪明和智慧。

C. 动作描写,表现了老人的勤奋和刻苦。

D. 心理描写,表现了老人的执着和坚强。

3.给这段文字加一个题目,准确的是(     )

A. 热闹乡村   B. 乡里民俗

C. 快乐村寨   D. 村寨传歌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