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有樵①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②嵌空③而缭曲④,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⑤,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⑥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⑦虎退路,两穴并⑧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⑨,死矣。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樵:打柴。  ②故:通“固”,本来。 ③嵌空:深陷的样子。 ④缭曲:曲折缭绕。 ⑤窦:孔穴。

⑥不意:没想到。⑦窒:堵住。⑧并:一起。⑨不食顷:不到一顿饭工夫。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以为且噬己也(________)       (2)驴不胜怒,蹄之  (________)

(3)技止此耳   (_________)       (4)遂蛇行而入(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词句填空。

甲文中,驴最初出现时,是一个“_______”,最后被虎吃掉,是因为它“________”;乙文中,樵者最初遭遇老虎,处境“_______”,最后用“______”的做法战胜了老虎。

4.甲乙两文中的老虎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