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他还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说。我们现在认定只类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材料二1917年至1922年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盛极一时,据统计,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达到237篇,其中五四运动以后发表的为223篇,同时,在陈独秀主持下,《新青年》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两年,共刊登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为137篇,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青年之良师益友”

----何毅《从目录看<新青年>的转变》

(2)依据材料二回答,1917年以后,新文化运动增加到了什么新内容?结合所学回答,促使新内容增加的国际因素是什么?

材料三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同情的话来捣乱。”

(3)依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的观点。结合所学,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