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和,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据李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有些爱国工商业人士发出“实业救国”呼声。同时,有人指责既已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开矿,如果再对本国民间投资设厂限制过严,也于理不合。因此,清政府只好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但并没有可靠的法律保护。苛捐杂税、官吏勒索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日益增加。

材料三: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是感觉不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大量带“洋”字词语流行,与历史哪一文件的签定有关?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清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政策有何变化?依据材料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中“器物上感觉(中国)不足”的代表人物在实践上有何行动?如何评价此行动?

(4)材料三中“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为此相继开展了哪些政治活动?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