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十六年春正月,天子命公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太原商曜等以大陵叛,遣夏侯渊、徐晃围破之。张鲁据汉中,三月,遣钟繇讨之。公使渊等出河东与繇会。

②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遣曹仁讨之。超等屯潼关,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秋七月,公西征,与超等夹关而军。公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阪津,据河西为营。公自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循河为甬道而南。贼退,拒渭口,公乃多设疑兵,潜以舟载兵入渭,为浮桥,夜,分兵结营于渭南。贼夜攻营,伏兵击破之。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公不许。九月,进军渡渭。

③超等数挑战,又不许;固请割地,求送任子,公用贾诩计,伪许之。韩遂请与公相见,公与遂父同岁孝廉,又与遂同时侪辈,于是交马语移时,不及军事,但说京都旧故,拊手欢笑。既罢,超等问遂:“公何言?”遂曰:“无所言也。”超等疑之。他日,公又与遂书,多所点窜,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遂、超等走凉州,杨秋奔安定,关中平。诸将或问公曰:“初,贼守潼关,渭北道缺,不从河东击冯翊而反守潼关,引日而后北渡,何也?”公曰:“贼守潼关,若吾入河东,贼必引守诸津,则西河未可渡,吾故盛兵向潼关。贼悉众南守,西河之备虚,故二将得擅取西河;然后引军北渡,贼不能与吾争西河者,以有二将之军也。连车树栅,为甬道而南,既为不可胜,且以示弱。渡渭为坚垒,虏至不出,所以骄之也;故贼不为营垒而求割地。吾顺言许之,所以从其意,使自安而不为备,因畜士卒之力,一旦击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始,贼每一部到,公辄有喜色。贼破之后,诸将问其故。公答曰:“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适主,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

④冬十月,军自长安北征杨秋,围安定。秋降,复其爵位,使留抚其民人。十二月,自安定还,留夏侯渊屯长安。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子”:指帝王、诸侯的嫡长子。“小子何莫学夫诗”中“小子”表现了孔子对百姓的歧视。“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中“二三子”是敬称。

B. “甬道”:是在两侧筑起墙垣以防劫夺的通道。“潼关”与“铁马秋风大散关”中“大散关”都是关防要隘,为兵家必争之地。

C. “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词语本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后来,孝廉这个名称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 “点窜”:是涂改的意思。成语“文不加点”就是指文章一气写成,不用涂改,用来形容人文思敏捷,下笔成章。

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征讨马超等将领叛乱时,马超屯守潼关,由于关西兵特别强悍,曹操命令各位将领只需坚守营垒,不要和叛军作战。

B. 曹操西征,与马超隔关对垒,暗中派遣徐晃、朱灵二将在夜里渡过蒲阪津,据守黄河以西修建营垒,等待时机。

C. 曹操采用贾诩的计策,假意答应马超割地、送人质的请求,与韩遂相见,主要是因为与韩遂是故交,感情深,马超却对韩遂生疑。

D. 曹操答应马超割地的请求,是为了让马超放松警惕,趁机积蓄士兵的力量,最后让自己能够抓住机会一击成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

(2)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4)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