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才能看得深、把得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

材料二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的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立,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材料三   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历史的教训还在于,所有企图靠战争来征服压迫和掠夺其他国家的大国,其结局总是和他们的愿望相反。

——以上材料均出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哪些因素在英国崛起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此前50年”美国是如何“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的?“此后50年”美国又是如何“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立”的?

(3)请你写出20世纪的一个史例来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4)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没有哪个国家天生地独领风骚,也没有哪种模式注定地高人一等;不应该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而应该是所有的人造福所有的人。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以“国家崛起,走好自己的路”为主题展开论述,形成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有道德良知,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现;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尊重历史规律,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气息,字数不少于200字。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