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水车亦称“翻车”、“踏车”,主要由木槽、刮水板、轮轴和木链构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能引水灌溉和排水的农具,最初的水车是用人力转动的,长约3米左右,后来出现了利用畜力、风力、水力等转动的多种水车。从汉朝至20世纪70年代,水车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目前仅博物馆或个别乡村可见。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汉朝至20世纪70年代,水车之所以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因为其能

A. 减少水利工程的修建 B. 扩大和保障种田规模

C. 使农作摆脱水源制约 D. 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2.下图示水车曾广泛适用于我国

A. 地势和缓的平地 B. 洪涝频发的湖沼地

C. 地势起伏的山区 D. 干旱缺水的垦荒地

3.20世纪70年代后水车在我国逐步消失,主要是因为我国

A. 种植结构的调整 B.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C. 耐早稻种的推广 D. 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高三地理单选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