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处境之难)

材料一:下面是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国民党军队和中央红军力量对比表。

次序

开始时间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比例

第一次

1930年11月

10万多

4万多

约2.5:1

第二次

1931年5月

20万多

3万多

约7:1

第三次

1931年9月

30万

3万多

约10:1

第四次

1933年2月

30万多

7万多

约4:1

第五次

1933年10月

50万多

8万多

约6:1

一一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抉择之难)

材料二: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櫓,革命从此,上新途。

——摘编自《七律·历史转折》

(远征之难)

材料三: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话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摘编自《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央苏区敌我军事力量对比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怎样?

(2)材料二中“舵手一易齐桨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例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著名战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