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史宁字永和,建康(袁)表氏人也。宁少以军功拜别将。迁直阁将军、都督,宿卫禁中。寻加持节、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三鸦路绝,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遂税得马一千五百匹供军。寻除南郢州刺史,及胜为大行台,表宁为大都督

属魏孝武帝西迁,东魏遣侯景率众寇荆州,宁随胜奔梁。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宁答曰:“臣世荷魏恩,位为列将,天长丧乱,本朝倾覆,不能北面逆贼,幸得息肩有道。傥如明诏,欣幸实多。”因涕泣横流,梁武帝为之动容。在梁二年,胜乃与宁密图归计。宁曰:“朱异既为梁主所信任,请往见之。”胜然其言。宁乃见异,申以投分之言,微托思归之意,辞气雅至。异亦嗟挹,谓宁曰:“桑梓之思,其可忘怀?当为奏闻,必望遂所请耳。”未几,梁主果许胜等归。

大统二年,宁自梁归阙,进爵为侯,增邑三百户。久之,迁车骑将军、行泾州事。时贼帅莫折后炽寇掠居民,宁率州兵与行原州事李贤讨破之。转通直散骑常侍、东义州刺史。十二年,转凉州刺史。宁未至而前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作乱。诏遣独孤信率兵与宁讨之,宁先至凉州,为陈祸福,城中吏民皆相率降附。仲和仍据城不下,寻亦克之。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凉西凉二州诸军事、散骑常侍、凉州刺史。十五年,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进爵为公。

孝闵帝践阼,拜小司徒,出为荆襄淅郢等五十二州及江陵镇防诸军事、荆州刺史。宁有识画,谙兵权,临敌指挥,皆如其策,甚得当时之誉。及在荆州,颇自奢纵贪浊,不修法度。尝出,有人诉州佐曲法,宁还付被讼者治之。自是有事者不复敢言,声名大损于西州。保定三年,卒于州。谥曰烈。

(节选自《周书·史宁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

B. 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

C. 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

D. 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蛮”,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B. “桑梓”,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人往往用“桑梓”代指故乡。

C. “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归阙”意为返回京师。

D. “践阼”,原指古代踏上阼阶主位,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宁成就始于少年。史宁少年时立下战功,授别将。升任直阁将军、都督,宿卫皇宫。随即加持节、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衔。

B. 史宁既感恩又重情。史宁在梁期间向梁武帝陈情,述说不忘昔日魏恩,感激梁武帝收留之情,也委婉表达了效忠于梁之心。

C. 史宁作战善用谋略。宇文仲和叛乱时,史宁先到凉州,说服凉州城中官民,使之归附,削弱宇文仲和力量。不久就攻克凉州城。

D. 史宁晚年名声不好。史宁晚年在荆州,奢侈放纵,不整治法令制度。有人控诉州佐枉法,史宁就把此人交给那个州佐治罪。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寻除南郢州刺史,及胜为大行台,表宁为大都督。

⑵宁曰:“朱异既为梁主所信任,请往见之。”胜然其言。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