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卜居赋(并引)

昔予先君,以布衣学四方,尝过洛阳,爱其山川,慨然有卜居①意,而贫不能遂。予年将五十,与兄子瞻皆仕于朝,裒②橐中之余,将以成就先志,而获罪于时,相继出走。予初守临汝,不数月而南迁,道出颍川,顾犹有后忧,乃留一子居焉,曰:“姑糊口于是。”既而自筠迁雷,自雷迁循,凡七年而归。颍川之西三十里,有田二顷,而僦庐以居。西望故乡,犹数千里,势不能返,则又曰:“姑寓于此。”居五年,筑室于城之西,稍益买田,几倍其故,曰:“可以止矣。”盖卜居于此,初非吾意也。昔先君相彭、眉之间为归全之计,指其庚壬③曰:“此而兄弟之居也。”今子瞻不幸已藏于郏山矣!予年七十有三,异日当追蹈前约。然则颍川亦非予居也。

昔贡少翁为御史大夫,年八十一,家在琅琊,有一子,年十二,自忧不得归葬。元帝哀之,许以王命,办护其丧。谯允南年七十二终洛阳,家在巴西,遗令其子轻棺以归。今予废弃久矣,少翁之宠,非所敢望,而允南旧事,庶几可得。然平昔好道今三十余年矣老死所未能免而道术之余此心了然或未随物沦散。然则卜居之地,惟所遇可也,作《卜居赋》以示知者。

吾将卜居,居于何所?西望吾乡,山谷重阻。兄弟沦丧,顾有诸子。吾将归居,归于谁处?寄籍颍川,筑室耕田。食粟饮水,若将终焉。念我先君,昔有遗言:父子相从,归安老泉。阅岁四十,松竹森然。诸子送我,历井扪天。汝不忘我,我不忘先。庶几百年,归扫故阡。我师孔公,师其致一。亦入瞿昙④、老聃之室。此心皎然,与物皆寂。身则有尽,惟心不没。所遇而安,孰非吾宅?西从吾父,东从吾子。四方上下,安有常处?老聃有言:“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选自苏辙《栾城集》)

(注释)①卜居:选择地方居住。②裒(póu):积攒,积聚。③庚壬:西北方向。④瞿昙(qú tán):释迦牟尼的姓,即佛家的代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而自筠迁雷            迁:调任

B. 兄弟沦丧,顾有诸子        顾:回顾

C. 历井扪天               扪:触摸

D. 我师孔公               师:以……为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留一子居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 而贫不能遂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C. 作《卜居赋》以示知者       不赂者以赂者丧

D. 姑糊口于是             赵尝五战于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赋前引文详细说明了作者选择颍川而居的经过和原因。其中有仕途坎坷的回忆,对未能生归故里的遗憾和死后归葬的祈愿。文笔体现了苏辙平和淡泊的风格。

B. 这篇短赋,仅一百六十余字,但文短旨深,言简意丰,表明作者兼受儒释道三家的影响,抒发入世与出世,留与归的思想矛盾。

C. 作者其兄子瞻因为笃信道家,已经归隐潜藏在郏山一带,无迹可寻的事实,更显出苏辙的孤独漂泊之感。

D. 文章末尾引用老子名言,语意双关,含蓄蕴藉,耐人回味。表层意思说明自己无法回到故居,所以寓此不去;深层意义却隐含仕途屡遭贬谪,难以建立功业的惆怅和伤感。

4.用“/”给文中画直线的部分断句。

然平昔好道今三十余年矣老死所未能免而道术之余此心了然或未随物沦散。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筑室于城之西,稍益买田,几倍其故,曰:“可以止矣。”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