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六世祖勋,好黄老,平帝时为郿令。王莽初,授以厌戎连率。勋对印绶仰天叹曰:“吾策名汉室死归其正昔曾子不受季孙之赐况可事二姓哉”遂携将家属,逃入深山,与鲍宣、卓茂等同不仕新室。父棱,亦有清白行,谥曰贞定公。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初,帝好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本颇以经学相招,后诸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人。侍中祭酒乐松、贾护,多引无行趣埶之徒,并待制鸿都①门下,喜陈方俗闾里小事,帝甚悦之,待以不次之位。又市贾小民,为宣陵孝子②者,复数十人,悉除为郎中、太子舍人。时频有雷霆疾风,伤树拔木,地震、陨雹、蝗虫之害。又鲜卑犯境,役赋及民。六年七月,制书引咎,诰群臣各陈政要所当施行。邕上封事曰:……臣闻国之将兴,至言数闻,内知己政,外见民情。是故先帝虽有圣明之姿,而犹广求得失。又因灾异,援引幽隐,重贤良、方正、敦朴、有道之选,危言极谏,不绝于朝。陛下亲政以来,频年灾异,而未闻特举博选之旨。夫求贤之道,未必一塗,或以德显,或以言扬。顷者,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见赏,恒被谤讪之诛,遂使群下结口,莫图正辞。郎中张文,前独尽狂言,圣听纳受,以责三司。臣子旷然,众庶解悦。臣愚以为宜擢文右职,以劝忠謇,宣声海内,博开政路。……书奏,帝乃亲迎气北郊,及行辟雍之礼。又诏宣陵孝子为舍人者,悉改为丞尉焉。

(节选自《后汉书•蔡邕列传》)

[注]①鸿都:设在洛阳鸿都门的学校,是汉代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的高等专科学校。②宣陵孝子:指抛家舍室为宣陵守孝之人,宣陵为桓帝陵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邕性笃孝              笃:很,非常

B. 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         引:延请

C. 危言极谏,不绝于朝         危:危险

D. 臣子旷然              旷然:开朗的样子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吾策名汉室/死归其正/昔曾子不受季孙/之赐况可事二姓哉

B. 吾策名汉室死/归其正昔/曾子不受季孙之赐/况可事二姓哉

C. 吾策名汉室/死归其正/昔曾子不受季孙之赐/况可事二姓哉

D. 吾策名/汉室死归其正/昔曾子不受季孙/之赐况可事二姓哉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傅,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掌管礼法制定和颁行。该职位几经废止复置,至东汉长期设立,历代沿置,但多为虚衔。

B. 尺牍,古代书写用的竹简,规格多长一尺左右。在纸张发明之前,古人多用以书写记事,叙情表意,传递消息,后借指官府文书。

C. 三司,历史名词,不同朝代的三司不一样。汉代的三司指三公,即司空、司马、司徒,三公为国家政务首脑,依制开府辟官处理具体政务。

D. 辟雍,古时周天子所设的大学。校址圆形,四周有水,形如璧环,故称。东汉以后,皆以此作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多为祭祀之用。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蔡邕传承家风,力守正道。六世祖和父亲都有君子之风、清白之行,他秉承祖上风范,恪守孝悌,不重钱财,同乡人都称赞他仁义。

B. 蔡邕生性至孝,遵守礼制。母亲卧病三年,他七十天没有躺下睡觉。母亲去世后,他在墓旁建庐舍守孝,一举一动,都遵循礼法。

C. 蔡邕博学多闻,才华横溢。他年轻时就广泛学习,师从东汉时期的太傅胡广,喜欢辞章、数术和天文,还擅长弹奏美妙的音乐。

D. 蔡邕为国筹谋,上书言事。灵帝主政,趋附权势之流得到召用,国家连年发生灾异,他上奏劝谏灵帝严惩郎中张文,以激励忠贞之士。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喜陈方俗闾里小事,帝甚悦之,待以不次之位。

(2)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见赏,恒被谤讪之诛,遂使群下结口,莫图正辞。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