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①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③之阳,其占为有年④。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⑤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⑥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志:记。②扶风、③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④占:占卜。有年:指丰收。⑤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乙卯:农历四月初二。甲子:农历四月十一日。丁卯:农历四月十四日。⑥忭:高兴,快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2)佳木秀而繁阴    秀:

(3)民方以为忧     方:

(4)甲子又雨       雨:

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 雨麦于岐山之阳

B.而不知人之乐 出淤泥而不染

C.醉能同其乐 其真无马邪

D.以为休息之所 不以己悲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

4.下列对文本理解和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用一个“乐”字为主线,把众多内容连缀在一起,而这些“乐”,都是为了突出作者的自我陶醉之乐。

B.(甲)(乙)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甲)文以作者的号来命名,而(乙)文以这件久旱逢甘霖的真事命名。

C.(甲)文第①段是交代醉翁亭的环境位置,由群山到琅琊山,由山及泉,由泉及亭,又由亭名引出太守的醉翁之意,内存的脉络是连贯的。

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忧乐之意和愁苦之情。

5.读了(甲)(乙)两文,你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

九年级语文对比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