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现实题材作品数量显著增加,是当下舞台艺术尤其是戏曲领域的突出特点。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现实题材作品在近5年共有1195部,其中京昆类22部、地方戏类642部。戏曲艺术团持续用饱满的艺术热情,正视丰富的现实生活,承载着反映时代、服务人民的文化重任。不过,现实题材创作虽然数量较大,但艺术精品明显不足,不良倾向有待大力纠正。特别是为数不少的现实题材作品呈现出重宣讲轻艺术、重即时轻长远、重投排轻艺术规律的创作倾向,不能让现实题材在舞台上成功地成为人们“情感认同”,这样的作品最易轻率投排、即时宣传,但很难留得下,造成物力、人力和创作热情的浪费,甚至消减剧种的艺术积累和剧团的艺术优势。

相较于中国戏曲近千年的艺术积累,创作实践不过百年的现实题材创作,面临诸多艺术困境。现实题材创作的挑战性尤其要让作品更加契合戏曲现代化的使命。所谓戏曲现代化,是用戏曲传承有序且不断拓展的艺术表现手段深刻表现现代情感体验,积极引领当代精神生活,让戏曲作品鲜明地彰显出当代中国在传承文化传统、追求现代理念时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民族个性和民族风采。对现实题材人物的塑造,不能完全依照传统脸谱式提纯了的二元化范型,不能完全走向高大全的简单化表现,而要创设属于生活质感的形象典型;在展现现实生活时,不能完全套用传统程式技法,也不能完全没有依傍地照搬生活实际,而要创造可以驾驭现代生活的表演范式。唯其如此,现实题材创作才能最终接通现实生活的审美化再现和中国戏曲庞大而优秀的艺术体系。这也正是现实题材创作在推进戏曲现代化进程中的责任。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戏曲在现实题材创作时,首要任务是树立精品意识,要把艺术精品作为现实题材的创作目标。在主题立意上实现思想道德的现代剖析,让传统优秀文化精髓真正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情感、道德与思想本就是戏曲最擅长表现的内容,在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需要现代化提升,这是现实题材创作盘活戏曲传统资源的重要内容;在艺术上实现传统技法的提升再造。现实题材作品不需要也不能放弃前人艺术遗产,同时更需要积极拓展符合戏曲艺术规律的手段和方法,不断壮大戏曲艺术体系;在人物形象上实现生命质感的深度挖掘,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载体,也是戏曲彰显人民性的艺术标准。

同时,戏曲艺术团队要避免一窝蜂地转向现实题材创作,要充分尊重戏曲艺术传统、尊重团队创作的艺术个性与能力。

(摘编自王馗《现实题材需精品意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下,现实题材的戏曲作品数量较大,但是在现实题材创作时缺乏精品意识。

B. 中国戏曲的艺术积累有近千年,但常轻率投排,必然会面临着许多艺术困境。

C. 戏曲要实现现代化,需要能够深刻表现现代情感体验,积极引领当代精神生活。

D. 现实题材戏曲的创作,无论主题立意上还是艺术上都要对传统进行提升再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现实题材戏曲创作现状写起,然后从戏曲现代化和打造精品两个角度来论述。

B. 文章从现实题材人物塑造等角度,论述了现实题材创作在戏曲现代化中所负的责任。

C. 文章从主题立意、艺术技法、人物形象、创作团队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创作艺术精品。

D. 文章提出要避免一窝蜂转向现实题材创作,是为了论证戏曲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剧种的艺术积累和剧团的艺术优势在消减,是因为现实题材作品都重宣讲轻艺术。

B. 现实题材戏曲创作的挑战性有很多方面,而盘活戏曲传统资源是其中的关键部分。

C. 现实题材戏曲创作与审美化再现和中国戏曲艺术体系接通,就能实现戏曲现代化。

D. 戏曲可以通过深挖人物形象的生命质感、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彰显其人民性。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