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稿形成后,先在中央政治局和全国政协研究,接着又在全国各省市8000多位有广泛代表性的人物中讨论,共提出5900多条修改意见。第二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向全国公布,在人民群众中普遍组织讨论,发动人民群众对《草案》提出修改意见。讨论历时3个月,参加人数达1.5亿,不少意见被起草委员会采纳。……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审议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经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这个体系框架包括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法律部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都已做到了有法可依。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哪一年?

(2)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谁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3)《宪法草案》形成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