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蒲公英的生命在风中延续

①她才12岁,正上小学,是一个瘦弱的小姑娘,是一枝正待绽放的花蕾。脑部不幸患上高度恶性胶质瘤,医生诊断,半年或一年内可能复发,必须做手术。手术时,正值08年汶川地震,她不但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还硬逼着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第二次手术后,她所在的金宝小学师生捐了2000元爱心款,她先问爸爸自己有没有支配权,爸爸说:“别人给你的,你当然可自由支配。”她把2000元爱心款直接捐出去,并说:“还有人比我更需要钱。”那时候,她的医疗费,已让这个家负债累累了。

②后来,她的病情不断恶化。医生表示,即使进行第二次手术,也改变不了病情。她的父亲看到女儿这么痛苦,决定搏一搏,要求再次手术。就在第二次手术前一天晚上,她突然冒出一句话:“爸爸,我只剩三个月了,我想把器官捐出来。”原来她是无意中听到了医生跟妈妈说的话,知道了自己的病情。爸爸听后,心如刀割!女儿才十几岁,她的病情让这位父亲无法接受,如果还需在这小小的身体上动刀子,做父亲的的无论如何也不愿想象。

③第二次手术后,医生说:“要有毅力,多走路病才会好。”可现实是,她的病情仍在恶化,她下床走路很困难,头晕、乏力、心悸。但她每天都要爸爸扶着,在走廊里走两三个来回。

④年仅12岁的女儿怎么会有捐献自己器官的想法?她爸爸怎么也想不通。后来,谜底终于揭开,她生前在曾经的一堂语文课上,和同学学习了美国作家琳达·里弗斯的《永生的眼睛》,文章讲述的父母和女儿先后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故事。课堂上,她被感动了,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地抄下:“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死后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⑤她的父母最不想看到的日子来临了,2012年11月16日,她被诊断为脑死亡,17日凌晨零点10分,她永远地离开了她的父母亲,去了天国。她的父母亲实现了她的遗愿,医生用她的肝脏和双肾挽救了三名患者的生命。

⑥她的名字叫——何玥,2012年度感动亿万中国人的12岁小姑娘。

⑦“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小何玥的颁奖词是:“正值花样年华,你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象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的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⑧小何玥在天国里如能知道她的愿望实现了,应欣慰的笑了吧?12岁的女孩坦然面对死亡已属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病痛中她还不忘善济他人。这一场生命最后的告别,不知感动了多少人的心灵。平凡善举,开启一个有爱的未来。今天,当我们怀着悲伤提起这个名字时,却又怀着欣喜,为她的生命与另外的生命合二为一,仍在这个世界上熠熠生辉。

1.文章叙写了何玥的哪几件事情,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不超过6个字。

2.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第⑦段划浪线句的妙处。

正值花样年华,你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

3.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文中小何玥的形象。

4.文章以“蒲公英的生命在风中延续”为标题,有何妙处?

5.比较阅读文章第②段划线句与下面链接材料,说说两段文字在刻画人物方法以及作用方面的不同之处。

(材料)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鲁迅《藤野先生》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