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杨利伟

⑴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⑵火箭起飞了。

⑶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⑷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绷紧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⑸“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

⑹火箭逐步加速,我感到压力在不断增强。因为这种负荷我在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身体的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⑺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⑻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而且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⑼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⑽当时,我的头脑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⑾那种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⑿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⒀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钟时,不仅我感觉特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因为通过大屏幕,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整个人一动不动,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⒁后来,整流罩打开,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射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

⒂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⒃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行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⒄当我返回地球观看这段录像时,我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1.综合全文,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节选自航天员杨利伟撰写的个人传记《天地九重》。

B.这一节的标题“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是作者的夸大之词。

C.作者写作的目的是抒发自己作为中国航天员的自豪之情。

D.就写法来看,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

2.下列句子中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⑴自然段中,“几秒钟”表明时间之快,“上千吨”写出了数量之多,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了火箭起飞时的速度之快。

B.第⑶自然段是细节描写,准确细腻地写出火箭起飞时,作为中国首飞航天员的“我”当时的紧张状态。

C.文中出现的“26秒”这样的数字,能更科学严谨地展示说明共振持续时间短,但是我的难受状态是非常明显的。

D.第⑿自然段插入“我”飞回地面向工作人员描述火箭共振过程及地面工作人员改进火箭技术工艺的内容,使结构紧凑,脉络清晰。

3.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天英雄”了吧。假如杨利伟到你们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至少设计两个问题)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