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2019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寸之间传万世风神

①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视觉文化的瑰宝之一,是记录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前行的历史印记。从实用到审美,从粗放到精妙,从记事凭信到抒情言志,中国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以方寸之间传万世风神,以刀情笔趣载千秋讯息,承载华夏民族的审美基因,弘扬炎黄文化的精神内涵。

②中华五千年文明中蕴含着先人的无穷智慧,印章的起源亦是其中的体现。从诸多历史文献资料和不断被发掘的实物来看,印章无疑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早在周代,人们通过钤盖印章来确保商品货物在流通中的安全运送及保存,凭信的实用功能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印章的功用不断拓展,除了被用来钤保管物品文书的封泥之外,还有物勒工名、器物标明、佩戴饰物、死后殉葬、烙马等。同时,在社会阶级分化的过程中,印章从统称“玺”到不同社会阶层以玺、印、章、印章、印信等分称,印章也成了权势的象征。官印、私印、肖形印、吉语印以至书画鉴藏印、文人印盛行,印章的制作,既为信用之举,又得美观之需。印章艺术在从实用走向审美的过程中,也记录了中国古代文明从政治、经济到文化审美的点滴信息。

③从春秋战国的印章起源到两汉之际印章发展的巅峰,再到明清流派篆刻的百花齐放,传统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一方方承载岁月磨砺的印章,更是印人在艺术风格探索、继承和创新过程中精神的接力。

④“印虽小技而非小道。”篆刻艺术创作水平的高下取决于技术的熟能生巧,得心应手。形、势、神、韵在刀法笔意的熟练驾驭,和谐相生中得到实现。印技锤炼的背后是印人对印道的感悟。此道是篆刻艺术发展的历史规律,更是世界万物生成、发展的客观规律。辩证的方法、矛盾的分析、普遍的联系、系统的思维……印人在篆刻艺术发展的历史中汲取养分,总结实践的经验,在生活的感悟中体会印道的规律。清代吴昌硕法乳秦汉,巧借自然界风蚀残损之法,营造苍浑而不乏虚灵之境的印风,便是印技与印道共成的典范。

⑤传统的篆刻艺术实践重视“技道”“源流”,将篆刻技能与文化素养、人品修为相统一。强调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传统、渊源和创造的观念,在追求艺道合一、技道双进中感悟人生与万物之道。其文化和社会价值对于今天这样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而言就更显弥足珍贵。

⑥中国五千年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是新时代文化奋进和发展的源头活水。丁敬《论印绝句》:“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此诗展现了中国艺术所倡导的既“与古为徒”又“与古为新”的实践路径和创造精神。

⑦自古以来,科技与艺术,物质与艺术皆相辅相成,篆刻艺术的发展亦是如此。现今,高新科技的应用又拓宽了篆刻艺术的传播媒介和创作技法。篆刻元素渗透在当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北京奥运会标志、汽车标志、服装面料纹样、建筑造型等等,都展现着东方民族审美的别致和特色。

⑧在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继承。篆刻艺术这一中国古老而优秀的传统视觉文化必将获得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更好地续写时代的精神,从而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点亮一盏时代的明灯。

(作者:沈浩。有删改)

1.结合文章内容,试说说你对“既‘与古为徒’又‘与古为新’”的理解。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本文的语言既严密准确,又生动形象。请任选一个方面,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拓展提升)

5.中国的篆刻艺术,天生就和标志设计结下不解之缘。下面是两个运用篆刻艺术的标志设计,请任选一个,分析其妙处。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