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2019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如何找回“偷走”的睡眠?

①临睡前刷微博聊微信打游戏,结果一宿翻来覆去睡不着;晚上“夜梦连篇”,第二天脑袋昏昏沉沉……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紧张、焦虑等情绪增多让不少人睡不好、睡不着。

②3月21日是第18个世界睡眠日,主题是“规律作息,健康睡眠”。多位专家呼吁,要遵循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调节睡眠节律,提升学习、工作效率。若出现睡眠障碍等疾病,应及时就医、科学对症治疗。

③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日前公布全球睡眠状况及睡眠认知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成年人中超六成存在某种影响睡眠的医学问题,1/4的成年人有失眠问题,1/5的人打鼾。

④睡不够、睡得浅,如今“90后”等年轻人群渐成睡眠“特困户”。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叶京英指出,我国“90后”年轻人睡眠指数均值为66.26,普遍睡眠不佳;其睡眠时间平均值为7.5小时,低于健康睡眠时间。自媒体人、程序员、电商从业者等群体睡眠质量尤差。

⑤“睡眠有助于保护脑神经细胞功能,帮助体力、脑力恢复,这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叶京英说,神经细胞不可再生,没有高质量的睡眠就没有充足的氧供应神经细胞,甚至会导致神经细胞衰老、变性。“尽管年轻人的身体各主要器官处于代偿期,熬夜后自己不觉得有多大影响,但长期下去对于健康的隐患是巨大的。”

⑥为业绩考核冲刺、考试前“刷夜”……现代人面临着学习、就业、职场等多重“大山”,心理焦虑、紧张、抑郁让入睡“纠结”。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调查显示,3/4的“90后”群体因为情绪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睡眠质量差的人达到36.3%。

⑦“为了保证学习时间晚上舍不得早睡,上床时间一拖再拖。但第二天常常困得不行,学习效率不高。”现在北京市海淀某高中就读的学生小李对记者说。

⑧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北京大学精神卫生院所所长陆林指出,超三成的“90后”属于“晚睡晚起”作息,能保持“早睡早起”习惯的仅占17.5%。他表示,强制性睡眠推后会导致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

⑨猛跑一气希望累得倒头就睡着、“借酒消愁”盼着醉后沉睡……助眠误区反映出不少人健康睡眠意识淡薄。专家表示,殊不知,这些“偏方”反而会扰乱夜间睡眠结构,导致早醒或夜间觉醒。此外,营养过剩或肥胖也是睡眠障碍的可能因素。

⑩“枕边”的睡眠“小偷”不容忽视。陆林指出,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屏幕发出的蓝光会刺激视神经,导致原本可让大脑产生“困意”的褪黑素大量减少,“辗转反侧”也就在所难免了。

⑪睡眠已经成为一个从自我睡眠管理到心理健康以及睡眠环境适应等在内的健康综合性管理问题。健康睡眠怎样“高枕无忧”?

⑫“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高健康睡眠意识与科学认知是关键。陆林建议,睡觉前一个小时要离开电子产品,入睡前两小时不要再大量进食,青少年每天睡眠时间要保持在7至9小时。

⑬此外,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卧位睡眠习惯、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都会有助于预防、减轻睡眠障碍症状。如果确因工作需要熬夜,也要保证休息时睡眠时长充足。

1.本文是怎样围绕“睡眠”进行介绍说明的?

2.第⑪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阅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目前,睡眠问题最突出的特点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二是睡眠障碍呈年轻化。在全国8个城市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龄儿童睡眠不满9小时的比例约为38.0%,日间嗜睡发生率为64.4%,经常日间嗜睡者占26.9%。相较于儿童,中学生睡眠不足问题更让人担忧。据调研结果显示,有80.4%的中学生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有19.9%的受访学生表示在6小时以下。学习压力是导致睡眠不足最主要的原因。不仅如此,它还会引发青少年失眠。

4.请结合文章内容,给身边睡眠质量不好的人提出合理的建议。

(拓展设问)

5.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请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角度,品析文章第⑧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超三成的“90后”属于“晚睡晚起”作息,能保持“早睡早起”习惯的仅占17.5%。

7.下面这则材料能否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文中哪个位置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请简述理由。

针对睡眠障碍的不同发病机理,临床治疗一般会选择无创呼吸机、上呼吸道拓宽手术、佩戴口腔矫正器等。“发生在睡眠期的疾病有90多种,具体是哪种疾病还需专业诊断。”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李树华建议,要到医院进行个性化评估、确认预期疗效后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方案。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