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卿者,游说之士也。秦既解邯郸围,而赵王入朝,使赵郝约事于秦,割六县而媾。虞卿谓赵王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赵郝曰:“虞卿诚能尽秦力之所至乎?诚知秦力之所不能进,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他日三晋之交于秦,相善也。今秦善韩、魏而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韩、魏也。今臣为足下解负亲之攻,齐交韩、魏,至来年而王独取攻于秦,此王之所以事秦必在韩、魏之后也。”

赵王计未定,楼缓从秦来,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予秦地如毋予,孰吉?”楼缓对曰:“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予,则非计也;言予之,恐王以臣为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大王计,不如予之。”虞卿闻之,入见王曰:“王慎勿予!”楼缓对曰:“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何也曰吾且因强而乘弱矣今赵兵困于秦天下之贺战胜者则必尽在于秦矣故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不然,天下将因秦之怒,乘赵之弊,瓜分之。赵且亡,何秦之图乎?”虞卿曰:“齐,秦之深仇也,得王之六城,并力西击秦,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则是王失之于齐而取偿于秦也。而齐、赵之深仇可以报矣,而示天下有能为也。王以此发声,兵未窥于境,臣见秦之重赂至赵而反媾于王也。从秦为媾,韩、魏闻之,必尽重王;重王,必出重宝以先于王。则是王一举而结三国之亲,而与秦易道也。”赵王曰:“善。”则使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

虞卿未返,秦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亡去。赵于是封虞卿以一城。

(节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注)[媾]讲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何也∕曰∕吾且因强而乘弱矣∕今赵兵困于秦∕天下之贺战胜者则必尽在于秦矣∕故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B.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何也∕曰∕吾且因强而乘弱矣∕今赵兵困于秦∕天下之贺战胜者则必尽在于秦矣∕故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C.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何也∕曰∕吾且因强而乘弱矣∕今赵兵困于秦天下之贺∕战胜者则必尽在于秦矣∕故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D.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何也∕曰∕吾且因强而乘∕弱矣∕今赵兵困于秦∕天下之贺战胜者则必尽在于秦矣∕故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说,是战国时代策士们周游列国,劝说君主采纳其政治主张的一种活动。

B.三晋,指战国时赵、韩、魏三国。因赵、魏、韩三氏分晋各立为国,故称。

C.足下,是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时的敬辞,与之类似的还有阁下、陛下等。

D.楼缓,是战国中后期著名的纵横家,先后事赵、秦两国,曾官至秦国的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卿认为单凭实力,秦不足以夺取赵之六县,而赵却把土地亲手奉上,等于帮助秦国攻打自己,故反对割地求和。

B.赵郝认为割让六县的土地,是为了平衡赵国与秦、魏、韩的关系,否则秦国第二年就会联合其他两国来攻打赵国。

C.楼缓支持赵国割地予秦,认为这样做既可以讨秦国欢心,又可以向诸侯暗示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从而保护赵国。

D.虞卿建议赵王与齐国结盟来对付秦国,迫使秦国主动与赵国讲和,而韩、魏两国也会跟随秦国向赵国纳贡讲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秦善韩、魏而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韩、魏也。

②王以此发声,兵未窥于境,臣见秦之重赂至赵而反媾于王也。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