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正伦,相州洹水人。隋世重举秀才,天下不十人,而正伦一门三秀才,皆高第,为世歆美。太宗素知名,表直秦王府文学馆。贞观元年,魏征荐其才,擢兵部员外郎。帝劳曰:“朕举贤者,非朕独私,以能益百姓也。我于宗族故人,苟无能,终不得任。卿宜思有以称吾举者。”俄迁给事中,知起居注。帝尝曰:“朕坐朝,不敢多言,必待有利于民,乃出诸口。”正伦曰:“臣职左史,陛下一言失,非止损百姓,且笔之书,千载累德。”帝悦,赐彩段二百。进累中书侍郎。与韦挺、虞世南、姚思廉论事称旨,帝为设宴具,召四人者,谓曰:“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各赐帛有差。

太子监国,诏正伦行左庶子,兼崇贤馆学士。帝谓正伦:“吾儿幼,未有就德,我常物物戒之。今当监国,不得朝夕见,故辍卿于朝以佐太子。慎之勖之。”他日又言:“朕年十八,犹在人间,情伪无不尝;及即位,处置有失,必待谏,乃释然悟,况太子生深宫不及知邪?且人主不可自骄,今若诏天下,敢谏者死,将无复发言矣。故朕孜孜延进直言。卿其以是晓太子,冀裨益之。”擢中书侍郎,封南阳县侯,仍兼太子左庶子。出入两宫,典机密,以办治称。后太子稍失道,帝语正伦:“太子数私小人,卿可审喻之,教而不徙,其语我来。”故正伦显谏无所避。太子不从,辄道帝语督切,太子即表闻。帝责曰:“何漏泄我语?”对曰:“开示不入,故以陛下语怖之,冀当反善。”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再贬交州都督。太子废,坐受金带,流驭州。久之,授郢、石二州刺史。

显庆元年,擢黄门侍郎,兼崇贤馆学士,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兼度支尚书,仍知政事。迁中书令,封襄阳县公。初,正伦已通贵,李义府官尚微,及同执政,不能下。中书侍郎李友益,义府族也,晚附正伦,同摭义府衅缺。义府使人告正伦、友益交通罔上,有异计。高宗恶之,出正伦为横州刺史,流友益峰州。正伦卒于贬。

(节选自《新唐书·杜正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B.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C.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D.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汉朝时开始与孝廉并为举荐人才的科目,与明、清科举制度下的秀才含义不同。

B.太子监国,指皇帝因出征、巡游、重病等原因不能亲上朝理政时,由太子代替皇帝在朝中处理国事。

C.显庆元年,“显庆”是唐高宗的年号,这种帝王年号纪年法始于秦朝。

D.中书令,唐代指中书省长官。中书省与门下省、尚书省一起被称为“三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正伦因名满天下,先被尚为秦王的李世民网罗在自己的门下,后因魏征的推荐踏上仕途。唐太宗鼓励他要干出一番事业不负重用。

B.杜正伦同韦挺、虞世南、姚思廉议论事务,深合唐太宗的心意,因而受到嘉奖。唐太宗感叹有他们这些人弥补自己的过失,就没有国家危亡之忧。

C.太宗曾嘱咐杜正伦辅佐太子,如果教导之后太子不改变要告诉皇帝,但杜正伦向太子泄露了太宗的话,太宗知道后,将杜正伦贬出京城。后来太子被废,杜正伦受到牵连,流放驭州。

D.杜正伦官位显赫时,李义府还官卑职小,后来他们共掌政事,杜正伦不甘降低身份。后杜正伦因勾结李友益图谋不轨而被贬为横州刺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于宗族故人,苟无能,终不得任。

(2)及即位,处置有失,必待谏,乃释然悟,况太子生深宫不及知邪?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