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其一《兰亭集序》(节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其二《兰亭记》

([唐]何延之)

至贞观中,太宗以德政之暇,锐志玩书,临写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注)之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诏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

翼遂改冠微服,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门,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又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注)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

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梁槛上,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及师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取别。”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

翼即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

(注)辩才:辩才禅师。响拓:古代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

1.下列各项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或取诸怀抱                    怀抱:胸前,抱在怀里

B.俯仰一世                     俯仰:表示时间短暂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的缘故

D.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A.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徘徊于斗牛之间 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B.舞幽壑之潜蛟

C.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D.侣鱼虾而友麋鹿

4.选出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死生亦大矣

A.欣于所遇 B.而今安在哉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此余之所得也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弟子又幼来耽玩                   耽:潜心

B.负才艺,多权谋                  负:有

C.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           募:招募

D.更不复安于梁槛上               安:放,藏

6.下列对文中个别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仆射,官名。秦始置。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元废。

B.旬朔,十日为一旬;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朔。旬朔指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时日。

C.微服,通常指帝王、官吏等外出时为不暴露身份而换穿便服。

D.御史,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掌文书及记事。秦置御史大夫,有弹劾纠察之权。汉以后,御史专司纠弹。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答应了萧翼提出的条件,并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接近辩才禅师并逐步取得他的信任。

B.唐太宗非常喜欢临摹王羲之的真书、草书的法帖,一心想得到《兰亭》帖,所以接受了房玄龄的推荐,让萧翼前去办理此事。

C.辩才十分喜爱书法艺术,所以一眼就看出萧翼的二王法帖虽是真迹,却不是上品,远比不上《兰亭》帖。

D.萧翼借辩才禅师外出的机会取走《兰亭》帖,后来禅师得知萧翼是朝廷御史并已拿走了《兰亭》帖,一下子惊倒在地,很久才苏醒。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